简讯
2019年05月20日 09: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20日第1695期 作者:

  本报天津5月16日电 (记者张君荣)天津市社科联、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日前联合举办“京津冀协同与环渤海湾区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进行了研讨。

  当前,湾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学者认为,环渤海湾区资源丰富、产业聚集、区位独特,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超前谋划和推动构建环渤海湾区,对建设环渤海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环渤海湾区建设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继续深入研究打造环渤海湾区对于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增强环渤海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北振兴、迎接新一轮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大意义;加大京津同城化体制机制研究,把推动京津同城化作为环渤海湾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借鉴国际湾区建设经验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在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基础上增加湾区建设内容;重点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在环渤海世界级城市群和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报武汉5月12日电 (记者明海英)5月10日,由湖北大学和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联合主办的“水与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中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晓云表示,中国古代河流治理不仅是为了满足农业和城市的用水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水运、经济、城市发展、军事活动等方面的需求。河流治理的逻辑是依靠一条河流修建运河,使河流得到延伸并与其他河流连接而形成水网,以满足灌溉、城市发展甚至政治的需要。他以京杭大运河为例提出,京杭大运河不仅支撑着运河沿岸一系列重要城市的发展,也是南北重要战略物资的运输线,对于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