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缺乏识别人类动机灵活性
2023年03月10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0日第2607期 作者:练志闲/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纽约大学官网近日报道称,婴儿在识别他人行为的动机方面比人工智能的表现更好。相关研究于近日发表在《认知》杂志上。

  婴儿会被他人吸引,花长时间观察他人行为,并进行互动。此前的研究集中在婴儿常识心理学上,即婴儿对他人行为背后的意图、目标、偏好和合理性的理解。这些研究表明,婴儿已经能够归因、理解行为背后的内容。相反,人工智能由机器学习算法驱动,因此直接预测行动,缺乏识别指导人类做出相关行为的不同背景和情况的灵活性。

  为了解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能力差异,研究人员对11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将他们的反应与最先进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反应进行比较。研究人员采用了六项检测常识心理学的任务,测试婴儿和机器的智能并进行比较。具体来说,婴儿观看了简单的动画形状的动态视频,这些形状的动作模拟了人类行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训练了神经网络模型,帮助计算机识别模拟人类的模式,并测试了该模型对同样视频的反应。

  结果显示,即使是简化的动画形状,婴儿也能识别、预测出人类行为的动机,无论屏幕上的环境和物体位置如何变化,婴儿都能持续追踪拟人形状的动作并对下一步动作有预期,如果出现违背预期的动作,婴儿的观察时间会延长。然而,机器模型没有展现出对违背预期行为的特殊反应,可见缺少常识心理学的基本认识。

  研究结果展现了人类认知和机器计算之间的根本差异,提出了当今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及人工智能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才能更全面地复制人类行为。该校数据科学中心和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布伦登·莱克(Brenden Lake)说:“如果人工智能的培养目标是像成年人一样灵活、有常识、有思考能力,那么机器就应该学习婴儿在识别目标偏好方面所拥有的能力。”

  (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