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助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2023年01月06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6日第2567期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姜红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推动下,中非交流与务实合作在各领域不断推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近日,荷兰莱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南非学者史黛西·林克斯(Stacey Links)在瑞典隆德大学东亚与东南亚研究中心,就中非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本报记者采访了林克斯。

  中非交流进一步深化

  林克斯认为,由于中非关系与欧中关系有根本上的区别,欧洲与非洲视角下的中非关系研究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与欧洲的差异,往往被欧洲视为一种问题。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过去十年的发展,通常被欧洲视为一种挑战,因而欧洲在看待中非关系的时候也会从这样的前提出发。然而,对于与中国的差异,非洲就没有那么多质疑。非洲看待中非关系的视角并不是单一的,与欧洲的视角存在很大差异。非洲认为,中国在许多方面与非洲的交流互动,与传统的大国相比存在根本差异。

  林克斯表示,非洲与中国有相似的发展经历,二者目前的发展也面临类似的挑战,这些共同之处使中非更容易彼此协同。此外,中国与非洲的交流互动还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提高了非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能力。非洲大陆也愈加意识到,它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从而进行更有效的交流。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中国与非洲之间日益增强的交流已经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林克斯认为,研究中国以及中非在国际关系方面经历的异同,使她受益匪浅。对于中国与非洲的关系问题,有的人抱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有的人则怀有一定的疑虑。“这使我意识到,中非之间的互动需要更具建构性,促进双方互相理解、开展跨文化交流、丰富彼此的目标。”

  林克斯认为,中非人文交流非常重要,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对双方而言,个人、社区和民众都需要相互接触。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论坛及其他交流方式。”她表示,在增进跨文化理解方面,年轻人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创意产业、创新和文化领域的跨文化合作很重要。促进学术交流同样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教育经历是其未来交流的基石。增进对彼此的认识和开放交流是加强互相理解的基础,这仍然是中非交流的关键一环。

  中国投资造福非洲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超过25%。中国企业在投资非洲的过程中,为非洲提升工业化、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非洲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对非直接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设立各类企业超过3500家,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主力,聘用非洲本地员工比例超80%,直接和间接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林克斯表示,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而研究结果也取决于所研究的非洲国家的情况和一些不同的因素。她说:“整体而言,我认为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不仅全面促进了非洲的发展,而且将非洲的发展提上了国际日程。”

  中国在对非合作中始终践行“五不”原则: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林克斯称,长期以来,国际上对于非洲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提供有条件援助,而这种援助已经过时了,而且有局限性。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打开了新的大门,使非洲被视为充满机遇和投资前景的大陆。非洲不再是往昔所谓“白人的负担”,而是一个正在崛起、充满希望的大陆。她还表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并非凭空发生。这些投资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往往会因为非洲大陆面临的其他挑战而变得更加复杂。此外,关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自身,还有很多研究有待开展。“可以说,非洲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尚待开发的市场,而如何更好地优化交流方式以造福各方,人们还在不断探索。”

  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非洲国家踊跃参与。截至2021年底,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52个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可以对接非洲自身发展需要和规划。

  林克斯认为,为实现“一带一路”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更好对接,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持续关注绿色基础设施以及气候和发展的双重问题。既要解决非洲能源安全问题,又要处理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从环境和发展的角度而言,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目前,有必要确保“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先行者,提供可持续的投资,以支持整个非洲大陆实现公平正义的能源转型,其中包括确保具有抗灾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政治互信、务实合作、人文交流持续深化。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信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林克斯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带来了变革,是构建和规范中非合作的有效机制。对于中国和非洲这两大广袤的地域而言,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必要的。与任何机构、机制一样,中非合作论坛也有提升的空间。在帮助双方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中非合作论坛还有更多潜力可以挖掘。她建议,除正式的国家间互动交流外,其他声音也可以被纳入中非对话,以确保中非论坛尽可能地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

  林克斯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发展的关键是与时俱进,对当今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及时作出反应。迄今为止,中非合作论坛的一大优势正在于其反应迅速且灵活。“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单靠一种机制不足以充分应对和处理共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更多补充性的机制以促进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由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委托开展的《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在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非洲以外国家,7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是积极的。

  林克斯认为,中国的崛起增加了非洲国家的议价能力,促使非洲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议程和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认为这超出了国家层面。”她说,有人往往会批评中非关系过多强调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其实,由于中非各种形式的接触,当地社区也开始发出更多声音、参与发展项目、讨论发展问题。这在有意无意间阐明了当地社区的需求以及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复杂性及挑战。为确保中非关系取得共赢,其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将各种不同视角都考虑在内。

  在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关系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引领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我认为中非命运共同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未来充满希望,但取决于双方如何促进交流。中非命运共同体令人振奋,中非双方的贡献将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蓬勃发展,中非从而可以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林克斯建议,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包括增加学术协作与合作、增进中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在她看来,中非命运共同体有很多组成部分,其中很多具有官方属性,而在官方交流的基础上扩展更多的交流渠道很重要。例如,在中国的非洲人可以发挥作用,打破人们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增进理解;在非洲的华人亦然。

  “我们对彼此还有很多不了解之处,因此,通过知识交流和共同生产知识来增加交流至关重要。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并将其视为增值资产,对于确保双方互惠互利的关系而言非常重要。”林克斯总结道。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