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日前刊文介绍了由该校难民行动中心等机构合作举办的“2022年移民峰会”。该峰会旨在分享最佳实践,深化跨机构联系,促成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科研与实践间、个人与机构间的新合作,以帮助移民和难民群体应对关键挑战。在峰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900多名与会者围绕主题“流离失所者的教育和劳动力发展”展开讨论。
刚果民主共和国难民权利活动家蒙迪安·多贡(Mondiant Dogon)表示,教育对难民而言至为重要,教育能使他们走出难民营,建设自己独立自主的未来。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8240万人流离失所,这还不包括2022年2月以来逃离家乡的1200万乌克兰人。许多难民在被迫迁居的过程中失去生计,学业中断,到达新的定居地后由于法律限制、语言和文化障碍、经济条件等原因更难获得教育和就业机会。据联合国难民署估算,仅有5%的难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在非难民人口中,这一比例是39%。部分与会者谈到,虽然他们拥有学位,也愿意为自己的生活作出改变,但难民身份使他们很难在接收国找到工作。
与会者强调,阻碍难民获得教育和劳动力发展机会的是复杂的结构性、系统性问题。由于流离失所的影响广泛且多样,应对这些挑战的努力因领域而异,规模和焦点也不同。许多难民安置服务机构在各行其是的孤立状态下工作,甚至相互竞争资金和其他资源。因此,解决方案一直是碎片化的,不同领域之间长期存在鸿沟,尽管事实上它们的目标相同。对此,与会者建议难民安置服务机构重新思考工作模式,加大努力让难民参与到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之中。在为难民和流离失所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生活路径方面,教育机构,特别是高校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要求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结构,包括教育的交付方式。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学习项目负责人之一、机械工程学教授桑贾伊·萨尔马(Sanjay Sarma)认为,当下的挑战在于学位如同“巨石”,而人们需要的是“砖块”,即体量更小、切分更细致的教育。
美国人民大学创始人、校长沙伊·雷谢夫(Shai Reshef)提出,“我们无法为成千上万的难民提供面对面教育,唯一的途径是数字化教育”。美国人民大学成立于2009年,是美国第一家经过国家认证的提供免学费在线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机构。麻省理工学院难民行动中心原执行主任迪米特里·法德尔(Demetri Fadel)表示,“我们必须思索如何建立这样一种教育愿景:教育是世界上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与会者普遍认识到,解决难民的教育和劳动力发展问题任重道远,但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学习项目战略倡议助理主任、本届峰会组委会成员拉娜·库克(Lana Cook)所言,“此次会议不是一场绝望的集会,它指明我们能够共同建立什么”。
(李遇/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