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正值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奥林匹克的圣火又一次在北京点燃。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91个国家及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与了这场盛事。北京冬奥会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冬奥会推动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Türk)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事,是运动员的盛事,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参与,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图尔克坦言,作为冬季运动尤其是高山滑雪爱好者,他密切关注了运动员为冬奥会所做的准备。这些运动员将北京冬奥会视作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盛事,他们无惧挑战的意志彰显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今日俄罗斯”网站刊文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对“和平”以及“美好未来”的追求,并为世界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开幕式围绕“一起向未来”以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展开。
图尔克表示,体育运动的基本价值在于承认为取得最佳成绩所做的努力,这种努力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参与者的公平竞争、相互尊重和理解来体现的,所有这些都创造了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运动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正代表,他们基于对所有文化和传统的尊重,展开公平竞争。他们的成就可以用时间、数量来客观衡量,但他们的精神是无价的。
持续促进文明互鉴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推动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还直接带动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全球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图尔克表示,北京冬奥会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仅展现体育的力量,还将展示出高水平的组织能力。此外,北京冬奥会在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也将带动冰雪运动在中国快速繁荣发展。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破冰”而出的意象,彰显了打破隔阂、融为一体、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呼唤。英国《卫报》刊文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开幕式上伴随运动员入场的19首世界名曲,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文称,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的胜利时刻。英国广播公司(BBC)刊文称,北京奥运会体现了科技和绿色,“中国运用先进科技,创新性地减少了人际接触,创造了安全的环境”。北京冬奥会的点火仪式以手中传递火炬的微微小火代替熊熊大火,这也体现了中国绿色办奥、科技办奥的精神,符合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日本华侨报网”发表评论称,北京冬奥会将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动能。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表明,开放自信的中国正积极践行并实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点火仪式上,主火炬这朵“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大雪花体现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英国广播公司刊文称,北京冬奥会奥运圣火的点燃仪式前所未有,这片巨大的雪花是点火仪式的一个特色,它是由每一支参赛代表队入场时的雪花状引导牌组成。奥运圣火置于大雪花中央,并悬挂在天空中。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呼吁,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脆弱的,分裂、冲突和猜疑正在日益升级。我们要向世界证明,竞争激烈的对手也能够和平共处、彼此尊重。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使命,它让人们在和平竞争当中团结一心。奥运会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绝不会筑起一道道高墙。奥运会在让我们保留多样性的同时,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南华早报》刊文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所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温暖人心,在“一起向未来”的倡议中,期待已久的北京冬奥会绚丽开幕,而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开幕式上的呼吁也彰显着奥林匹克精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