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在全球亿万观众的瞩目下,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开幕,北京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奥会与冬奥会的“双奥之城”。继2008年北京夏奥会成为体育外交的经典研究案例之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将对该领域研究提供重大实践和理论贡献。
体育外交作用日益显现
长期从事体育外交研究的澳大利亚邦德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斯图亚特·穆雷(Stuart Murray)向本报记者介绍,“体育外交”是以新术语来描述古已有之的做法:通过对于体育运动的共同爱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相关制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体育外交虽曾一度面临“不受欢迎、资源不足、代表性不足”的窘境,但如今,体育外交已经成为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蒂姆·哈考特(Tim Harcourt)表示,随着奥运会和世界杯等赛事通过电视传播给全球观众,各国政治家和商界领袖都越来越重视体育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促进交流的强大作用。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性别平等等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而体育在这些问题上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在穆雷看来,体育外交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如同音乐或艺术,体育也是一种可以超越分歧的通用语言。如今,积极开展体育外交的不仅仅是政府,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也都在利用体育外交建立关系,分享社会、政治和经济信息,推进战略政策,实现商业目标。体育外交是对传统外交战略的补充,可以提高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意识、加强赛场内外的国际关系。
为了实现特定效果,许多国家都在量身打造自己的体育外交战略。例如,澳大利亚正在借助体育运动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伙伴关系。澳大利亚政府的“体育外交2030”战略提出,其实施的第一阶段(2019—2022)将侧重于四大战略重点:赋能澳大利亚体育;与邻国建立各种联系;促使贸易、旅游和投资机会最大化;加强印太及其他地区的社区建设。
体育可以超越语言和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国家之间建立联系。成功的体育外交实例不胜枚举。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韩国、朝鲜两国代表团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7年长春亚冬会开幕式携手入场;此后由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这一幕多年未见。在2018年第二十三届韩国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韩国、朝鲜两国代表团举“朝鲜半岛旗”共同登场,成为又一历史性时刻。
与常规的外交方式和国际贸易相比,体育外交可以带来额外益处。穆雷介绍,体育外交是对许多其他政策领域的补充,更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它将体育和外交这两种古老的人类活动融合在一起,促进世界和平,增强相互联系,给各国民众带来福祉。在穆雷看来,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对体育外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实际上,2008年北京夏奥会早已成为体育外交研究领域的典型案例。全球数十亿人观看了北京夏奥会开幕式,他们为一个“崭新的、强大的、现代的”中国惊叹不已。
今年冬奥会的背景与过去有所不同。穆雷认为,在一些国家,奥运会被政治化。西方已经有多家媒体对开幕式作出政治化的解读。对此,穆雷表示,奥运会和奥林匹克精神必须得到尊重,要让所有国家的民众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欢乐。
带动经贸发展
举办奥运会及其他国际体育赛事会带来经济收益。哈考特表示,大部分收益来自转播权、门票销售以及旅游业收入。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不仅可以在建设体育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创造就业机会,还有许多其他益处在赛事结束后仍可延续。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17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中国政府也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进行投资,增加就业,带动国内旅游业和冰雪产业发展。
穆雷提出,体育外交可以推动交易,打开通往新市场的大门,与国际贸易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释放经济机会。它还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成为贸易、投资、留学或旅游的目的地。体育外交可以促使各国政府、体育俱乐部、非国家组织之间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同时带来双赢的效果。
增强国家软实力
体育运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外交活动提供更多机会。
穆雷称,体育外交可以改变国际社会对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认知,传播文化和价值观。体育运动可以创造新的关系并形成全球网络,而通过体育运动建立起来的联系可以一直持续。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发挥体育运动和运动员的作用。穆雷表示,许多运动员已经成为“身着运动服的外交官”。运动员在运动场上代表着他们的国家及其价值观,而他们在赛场之外继续担任对外交往的使者也是有道理的:他们可以在各国民众之间建立信任,进而为未来发展外交和商业关系奠定基础。
穆雷认为,近年来,中国的软实力日益增长。中国的饮食文化、电影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对外基础设施援建项目中也包括“体育场外交”,如中国援建了科特迪瓦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
哈考特认为,本届冬奥会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冬季运动产业,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鼓舞各国运动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会采取了极佳的防疫安全措施,堪称“最佳实践”。如果能在冬奥会期间避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那么就是一种成功。
穆雷建议,应利用冬奥会这个平台,不仅面向中国人,而且面向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宣传有益于抗疫和安全健康的信息。体育赛事和运动员都可以成为有力的媒介,宣传有益全人类的安全措施。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古德曼(David Goodman)认为,此次冬奥会有望展示出中国政府克服困难、举办国际体育盛事的能力。“这一信息将传遍世界各地,让人们为中国经济增长所吸引或对此产生羡慕。”
“通过共同努力,体育和外交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穆雷总结道。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