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掀起通识教育热潮
2021年09月15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15日总第2252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印度积极推广通识教育,需要保证资金投入并重视毕业生的可雇佣性。9月12日,印度果阿国际中心主任P. 普什卡(P. Pushkar)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官网发文称,印度高等教育界近期掀起了一股通识教育热潮,将人文学科纳入传统上聚焦于工程学和管理学的总课程表中。印度《2020年国家教育政策》也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与本国历史联系起来。

  《2020年国家教育政策》提到,印度的跨学科学习传统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代的“塔克西拉大学”(成立于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那烂陀大学”(5—12世纪)。将创造性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数学、科学、各个职业性学科都视为“通识”是印度的古老传统。印度政府强调,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整体性跨学科教育模式,能够引领印度走向21世纪和第四次工业革命。

  美国是现代通识教育重地,但如今通识教育在美国逐渐趋于衰落。在印度政府倡导通识教育之前,新成立的通识教育院校已经受到印度学生的欢迎。通识教育的流行不仅体现在新增院校和学生数量的增长方面,在印度最负盛名的高校里也将开设本科生通识教育项目,如印度孟买理工学院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向本科生开放一个独特的通识教育、科学、工程学(LASE)综合项目。

  在普什卡看来,印度通识教育的成功,在于毕业生可雇佣性的提升。如果顶尖高校和更多公立高校的通识教育项目都能培养出高质量毕业生,且他们初入职场时薪资水平较高,那么,印度在通识教育上的决定将获得回报。否则,通识教育可能像曾经的工程学和管理学教育一样,只能风靡一时。20世纪90年代,印度成立了数百家以工程学和管理学为核心的院校,它们宣称毕业生薪资前景可观。然而,大部分院校教育质量堪忧,学位价值低,毕业生很少能找到理想的高薪工作。

  如今,印度高校、政府、媒体鼓励通识教育,是因为它们认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具备更全面技能的毕业生,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更具优势。但是,如果只有少数精英高校提高教育质量,这个希望依旧会落空。普什卡表示,课程创新是一件好事,但考虑到通识教育可能比单一专业教育更昂贵,印度高等教育投资还应审慎而行。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