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携手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2021年08月13日 0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3日第2229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8月1日,非洲大使延安行活动进入第四天,中国非洲研究院第十一届大使讲坛“延安脱贫的成就与意义”在延安红星园举行。讲坛邀请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亚莫、索马里驻华大使阿瓦莱·阿里·库拉内以及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作为主讲人,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马丁·切东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坦桑尼亚留学生海洋担任评论人。与会者从延安精神与延安脱贫谈起,结合中国脱贫成就与非盟《2063年议程》,展望中非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周欲晓、中国前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以及中国非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讲坛。

  相互借鉴 共谋发展

  “在正式开始演讲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人类哲学史上最著名的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凯亚莫通过哲学三问,回顾了11位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外交官及留学生一行20多人为期四天的延安行程。来自非洲大陆的客人们,不远万里来到延安,探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延安精神的来源,见证中国的脱贫成就,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一个政党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血脉相通,必然不可战胜。凯亚莫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嵌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充满激情地说:“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和政策执行力,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减贫成就。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欣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纳米比亚可以借鉴中国在脱贫减贫方面的经验,比如设立经济特区、集中资源、提供政策激励以及获取先发优势等。”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中国立即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食物、医疗、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援助。2019年,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沃尔维斯湾港新集装箱码头竣工,远洋货轮可以通过这个码头向世界各地运输货物,为纳米比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机遇。凯亚莫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非合作框架下的诸多合作项目为两国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创造了历史机遇。非洲拥有世界上60%的未开垦耕地,有潜力通过对农业综合企业的投资释放数万亿美元的利润,非洲大陆自贸区已正式运行,未来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推动中非合作更加深入。

  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表示,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是观察人类命运共同体运行进程的最佳窗口。中国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先行先试,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示范样板。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切东多认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延安精神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描绘出了锦绣河山。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空前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的脱贫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也正在努力实现发展振兴的“非洲梦”。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共同的利益把中国与非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切东多表示,非洲国家可以从四个方面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一是非洲国家的发展目标应有计划性,但这一切需要有为有志的政府,以及坚强睿智的领导层来领导人民付诸实践;二是建立非洲内部合作与协调机制,发挥各国政府的合力,推动非洲发展;三是建立以民为本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四是充分发挥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作用。

  面对某些国家对中非合作的指责和抹黑,切东多主动站出来批驳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新殖民主义”等不实之词。他认为,中非关系中没有任何强迫的因素,中非合作建立在平等、尊重与互利共赢的共识之上,中国已用行动证明自己是非洲的真朋友、真伙伴。他希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发展。

  携手同行 合作共赢

  “如果你在旱季与船夫交朋友,那么当雨季来临,潮水上涨时,你将是第一个过河的人。”库拉内通过这句非洲谚语,梳理了中国和索马里交往的历史渊源。在他看来,中国一直是索马里的亲密伙伴。当今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索马里的政治经济局势较以往有了巨大改善,加之索马里有着优越的地缘位置以及众多的青年人口,未来两国可以在更多方面展开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索马里在脱贫方面应多借鉴中国经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成就,这与中国的体制密切相关。这一体制具有三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全党全国的集体努力。

  刘贵今怀有深厚且独特的非洲情结。在他看来,中非友好、团结互助、合作共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深刻影响了很多非洲人民对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刘贵今表示,中国非常乐于和非洲分享经验。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经验有四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是政策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四是激励和激发人民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非洲发展、造福非洲人民,是中国始终不变的初心。从2020年到2021年,中非关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彰显了中非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体现了中非合作的强大生命力,反映了中非双方对于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国际合作的共同诉求。

  “中非合作成果在非洲大陆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为非洲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越来越多非洲人的支持。”在中国留学的这几年,海洋见证了中国的脱贫进程。他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业,为非洲国家探寻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的经验和启迪。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相似的历史苦难、相近的奋斗历程、相通的发展目标,让中非跨越时空阻隔,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发展战略上高度契合,所以非洲国家是最适合与中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好伙伴。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以“独行快,众行远”这一谚语表达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共谋发展、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非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开拓创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更加包容、公正的国际秩序共同努力,谱写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