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与中东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2021年08月12日 09: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2日第2228期 作者:邹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真实体现,更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东地区一方面长期面临着突出的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另一方面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展现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的关键舞台。今年3月和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两次访问中东,到访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阿曼、叙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中东九国及阿盟总部,就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和治理难题提出了中国的倡议和方案,为推动中东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些前所未有的密集外交行动体现了中国对中东地区的高度重视,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扮演中东地区的和平建设者、发展贡献者和秩序维护者。

  寻求包容性的中东安全合作机制

  持续动荡的中东一直是安全赤字最为突出的地区,战争、冲突、恐怖主义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面对中东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地区国家和域外大国均从不同角度探索中东和平的方案,这已成为考验全球治理能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中国高度关注中东安全问题,着眼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尝试用新的倡议解决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努力扮演中东和平的建设者。

  针对中东地区长期缺乏有效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局面,中方多次就巴以问题、伊核协议、海湾安全、叙利亚问题等提出新的倡议,努力让中东各方特别是对立的双方都纳入进来,商谈建立各方都能接受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干涉、代理人战争、结盟对抗等做法,中国坚持劝和促谈、标本兼治,提出包容性的安全合作机制,为中东安全贡献中国智慧。王毅外长3月访问中东六国期间提出的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7月访问中东期间提出的关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和落实巴以问题“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就是鲜明体现。与此同时,中国注意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体性,高度评价阿盟、伊合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劝和促谈推动中东冲突解决和安全机制构建,既不旁观也不越界,诠释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巴勒斯坦问题是事关中东和平的基础性、根源性问题,今年5月该地区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中国多次指出,巴以局势恶化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长期未能得到公正解决,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为此,中国积极推动各方围绕“两国方案”进行斡旋,在5月巴以冲突爆发后提出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四条建议;在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推动全面审议巴勒斯坦问题,促使联合国在停火止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牵头举办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努力塑造有利于提升互信和推进和谈的良好氛围。7月访问埃及期间,王毅外长就落实“两国方案”提出“行使主权—内部和解—重启和谈”的三点思路,反映出中方对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深入思考和积极作为。

  在海湾地区,中国从伊核问题和海湾安全机制建设两方面入手推动地区局势稳定。美伊双方的长期对抗和结构性矛盾是导致伊核问题屡次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推动美伊双方放弃敌视和对抗,尽快回归伊核协议至关重要。为此,中国在相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探讨重启伊核全面协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3月王毅外长访问沙特期间,就实现中东安全稳定提出五点倡议,包括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等,受到了中东国家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这五点倡议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致力于帮助地区国家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与框架,充分体现对中东国家主体性的尊重。

  已持续十年之久的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叙国内至今仍没有实现真正和平。在7月访问叙利亚期间,王毅外长阐述了中方关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即坚持尊重叙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民生为先和加快重建,坚持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坚持包容和解的政治解决方向,强调反对任何在叙实施政权更迭的企图,坚定支持“叙人主导、叙人所有”原则。这反映了中国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地区国家维护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反对外部干涉,致力于全面彻底解决叙利亚问题的立场。

  以合作促进中东地区发展

  不同于西方国家重安全、轻发展的传统治理路径,中国认为“中东动荡的根源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解决地区国家发展赤字,推动地区共同发展,对于中东地区来说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具有全局性的关键意义。中东地区种种乱象和难题的主要根源不在于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而在于经济发展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实现可持续增长并惠及民生,才能使中东国家逐步走出困境。因此,中国通过互利合作和平台建设提升中东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成为中东发展的贡献者,也体现了以发展促和平的理念。

  新时期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向深化合作发展,中国更加重视与中东国家建立制度化合作机制,打造促进与中东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为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与机制保障,致力于带动中东地区的整体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中阿合作论坛即将升级为首脑峰会、《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等预示着双方合作日益向制度化、长效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积极作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与对外贸易条件,缓解了其在基础设施、财政、民生等方面的压力,提高了中东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与信心,促进了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中国与中东之间在能源、经贸和高科技等方面的合作需求持续增大。“一带一路”为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中东国家均十分欢迎和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与19个中东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大多数中东国家也都加入了亚投行,寻求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从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从中获得切实利益和发展支撑,为提升中东国家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化和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提供了难得机遇。

  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双边互利合作不断提质升级。自2004年建立以来,中阿合作论坛在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互利合作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论坛框架下的双边合作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2014年提出构建“1+2+3”的合作格局以来,中阿合作在能源、经贸传统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高科技领域拓展,中东地区成为中国5G、卫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等技术的主要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之一。中阿双方已同意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一致同意2022年在沙特召开首届中阿峰会。部长级会议升级为峰会标志着中阿合作机制迈入新阶段。

  中国和伊朗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机制化的又一重要标志。作为中东能源大国和地区大国,伊朗一直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伊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不是要在阿拉伯国家和伊朗之间选边站队,而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中伊双边经贸合作,体现了中国一贯开放、共赢的合作态度。

  支持中东国家走自主道路

  长期以来,中东国家深受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外来干涉之苦,不仅缺乏战略自主性,无法掌握自身命运,还因民族、宗教、地缘争夺和依附域外大国等诸多原因而冲突不断,陷入选边站队、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困境不能自拔,地区碎片化趋势日益严重。这主要是源于中东始终没有建立起稳定有序、开放包容的地区秩序,区域内长期盛行霸权主义和结盟对抗的地缘政治博弈。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与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原则,真正尊重地区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外部干涉、霸权主义和结盟对抗,反对以民主人权为名践踏别国主权、肆行单边制裁的做法。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在中东地区维护的也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中国不寻求霸权秩序、干涉秩序、结盟对抗秩序,而是推动地区国家走独立自强、团结协作的自主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主权独立原则神圣不可侵犯,不干涉中东国家内政,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体性,坚持中东的事要由中东人民自己来办。中国支持中东国家摆脱对外部势力的依赖。今年王毅外长两次访问中东期间,在与中东国家和阿盟对话中多次强调应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准则,中方愿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支持中东国家摆脱地缘争夺的历史惯性,增强战略自主,强化反干涉内政共识,以独立自主精神探索具有中东特色的发展道路,以包容和解方式促进内部团结、化解矛盾纷争。中国一直致力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支持中东国家增强自主发展与治理能力,与中东各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赢得了中东国家的普遍认可。

  当前,中东地区依然面临安全、发展与治理的严峻挑战,依然处于和平发展与混乱失序的十字路口。同时,某西方大国在中东地区撤而不走,极力维护自身霸权,推动结盟对抗,并将中国作为头号防范和打压对象,强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破坏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该西方大国对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高科技合作强势阻拦,对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横加指责,即是典型表现。在此背景下,中国更为主动地深化与中东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中东地区和平、发展与稳定,反对建“小圈子”、搞“伪多边”、行“真霸权”,不寻求霸权、不填补“真空”、不搞势力范围,践行基于联合国宪章的真正的多边主义。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打破阻碍中东和平与发展的不合理秩序,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与中东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