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共建命运共同体步伐稳健有力
2021年08月12日 0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2日第2228期 作者:宋晓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和拉美国家虽然地理相距遥远,语言文化有所差异,但二者在国内发展和国际治理领域有着很多相同的诉求。从1960年中国和古巴建交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稳步发展。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实现了突破性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7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主旨讲话,提出要同拉美国家“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中拉关系由此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是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事务中的价值和担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

  “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和合”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代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本质关系之所在。“和合”理念延伸到国际社会,意味着和平、和睦与和谐,构成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灵魂。中国近代经历了百年“屈辱外交”,中国共产党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凝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侵略、不称霸,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辉煌璀璨,在传统印第安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形成了具有包容性的独特文化。拉丁美洲在近代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欧洲殖民统治,在独立运动中涌现出像西蒙·玻利瓦尔、何塞·圣马丁等英雄人物,拉美各国对和平也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和诉求。从19世纪末开始,拉美地区饱受美国地区霸权主义的影响,拉美国家奋起反抗,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和饱受列强欺凌的相似历史遭遇塑造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力量整体下降,新兴国家力量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与拉美大多数国家同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拉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坚持多边主义方面勠力合作,推动了全球政治新格局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和平。

  中拉命运共同体也是发展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是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关键之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拉美国家发展振兴的“拉美梦”将中拉紧紧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中国向拉美国家释放发展红利和政策红利,不断提供关于“发展”的公共产品,“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延伸到拉美,拉美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2018年1月,中国—拉共体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中国正式邀请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明确了中拉在安全、基础设施和交通、贸易、投资、金融、农业、工业、科技、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行动计划。到目前为止,拉美地区已经有19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拉美国家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巴西参议院和阿根廷众议院先后通过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中拉“一带一路”建设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中拉关系是南南合作之典范,对于全球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中拉经贸合作仍然维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拉美地区对华出口约1658.7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0.1%。2021年上半年,双方贸易增长45.6%。2021年1月到5月,中国对拉美投资增长40.2%。可以说,中拉贸易已全面恢复,甚至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中拉双方经贸合作的平稳发展无疑为受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的南南关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以科技合作助力中拉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伴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显著增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科技因素也相应不断提升,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不断拓展,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升级,助力中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同拉美国家在航天航空、极地探测、核能核电、矿产开发、农业脱贫、医药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基本认知中,“科技”一项获得了较高关注。

  2018年2月,河北师范大学秘鲁研究中心在秘鲁利马市、阿雷基帕市发放调查问卷,就“秘鲁人眼中的中国”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不仅包括部分精英阶层,还包括一些普通民众,且年龄分层覆盖范围较广,其中18—25岁占到33.6%,25—35岁占到23.2%,35—50岁占到24%,50岁以上占到19.2%。这些问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秘鲁人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的基本认知。调查结果显示,72.1%的人认为中国在秘鲁的影响力是积极的。其中,关于中国在秘鲁的影响力所体现的主要领域,排名最高的就是科技,占40.5%;排名第二的为经济,占39.7%;其后依次为文化(占比约6%)、政治(3.4%)、社会(2.6%)和其他领域(7.8%)。在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侧重领域的问题中,被调研者中认为侧重经济的占50.0%,侧重科技的占25.9%,侧重文化的为7.4%,侧重社会的为3.7%,侧重政治的为1.9%,侧重其他领域的为11.1%。从此次调研中能够看到,科技超越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成为中拉“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议题和重要关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因素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中国和拉美国家“守望相助”,共克疫情,中拉医疗卫生合作迅速发展。疫情发生后,中国同拉美国家举办经验交流视频会议40多场;中方向委内瑞拉和秘鲁派出医疗队,双方医疗卫生人员并肩作战;中国向拉美12个国家提供疫苗;等等。中拉医疗卫生合作提高了中拉关系中的科技含量,也有力地维护了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期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在此期间,中拉在物流、交通、通信和购物等数字经济领域合作逆势上扬,推动了中拉合作升级转型。

  科技在中拉关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因此,未来中国应该持续关注科技合作的有利前景,开展科技外交,助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一,加强中拉科技合作方面的政策沟通。中拉双方已成功建立起以高层互访、伙伴关系、自贸区建设、中拉共同体论坛为主的多种政策沟通渠道。中拉双方应以“一带一路”常规性政策沟通渠道为基础,通过高层战略沟通、地方和部门之间政策协调,从整体上提升科技合作的战略地位。借助双边和多边机制平台,中拉双方应以企业和社会组织项目为载体,科学地对中拉科技合作战略进行规划,妥善解决中拉科技合作中的分歧。

  第二,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中拉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关切。中拉双方可以联合开展绿色创新技术研发,在通信、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率先进行绿色转型,提高中拉经贸合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双方可以加强在低碳、节能、可再生技术、生态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要加强从政策层面对中资企业的协调和引导,避免企业扎堆到拉美国家开展绿色经济,避免中资企业之间的内部不良竞争。

  第三,继续开展医疗卫生合作。在中国和拉美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通力合作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地区的重要医疗合作伙伴。面对疫情带来的持续挑战,中拉双方今后仍应继续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合作,尤其是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高水平医疗科技合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传统医学交流和培训,加强中拉之间的传统医学合作,推动建立健康共同体,共同促进人类福祉。

  第四,提升科技外交在公共外交体系中的地位。中国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中国的品牌形象之一,但科技外交在中国公共外交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形象并不相称。拉美人对中国外交政策以及中国科技政策一知半解,了解并不够深入。某西方大国在国际上对中国高科技进行封杀围堵,并试图主导拉美地区舆论,干扰拉美地区与中国的科技合作。未来,中方应该支持和引导媒体、高校和智库等民间机构开展同拉美国家的对话,积极主动介绍中国对拉美政策,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拉科技合作的成果推介工作,让拉美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对拉美科技政策,增进互信,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秘鲁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