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未来写作能力的核心
2021年02月22日 0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22日第2110期 作者: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学法与课程高级讲师露辛达·麦克奈特近日在“对话”网撰文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的写作能力日益增强,人类现在的许多日常写作可能很快被人工智能替代。人们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得写作优势,需要改变写作模式。

  人工智能已经涉猎散文、诗歌、报告、新闻通讯、评论文章、脚本等诸多写作形式。根据相关行业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到2022年,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将自动产生互联网上30%的内容。这意味着,学生不能只学会程式化的写作,还要掌握超越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

  麦克奈特认为,人类即将面临“过时”或“技术性失业”的风险,必须要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领域,例如创造力和同情心。学校也应该就此推动相关课程的开发,培养个体的创造力以及与人工智能机器共同创造的能力。人工智能无法制定规划、设定目标,学生要从这一点出发磨炼有目的的写作技巧,以最终达到沟通的目标。

  在麦克奈特看来,人工智能尚不能达到人脑的复杂程度。人类能够感知幽默和讽刺,了解词汇可能具有多种多样微妙的含义;人类具有感知力和洞察力,可以对写作的好坏作出高级的评估判断。因此,人们要成为复杂写作形式以及能够编辑机器人写作内容的专家,这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技能。

  澳大利亚青年基金会曾发布报告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判断力、创造力和社交智慧对学生的未来至关重要;延伸到写作领域,对人工智能产生的内容进行批判性和精细化评估,对内容进行管理和监控将成为人们未来写作“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