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术专著出版向数字模式转型
2019年08月16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6日第175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学术专著(academic monograph)出版的未来发展方向。8月5日,德国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旗下的数字科学咨询公司评价体系负责人迈克·泰勒(Mike Taylor)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发文表示,需要把专著进一步整合到与学术交流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中,并对学术专著进行更多投资。

  泰勒表示,撰写学术专著为学者提供了全面研究某项议题的时间和空间,是学者向同行介绍新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专著颇具个人特色,产生速度很慢,但影响力持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出版学讲师阿加塔·穆尔瓦-蒙托亚(Agata Mrva-Montoya)表示,学术出版因为受众和资助等因素,更易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为学术出版增加资金的呼吁已不是新鲜事。人文社科领域的专著出版尤其依赖资助,才能创造出高度专业的学术产物。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出版战略主管彼得·波特(Peter Potter)等人总结了当前学术专著出版转型面临的困境。波特表示,大多数专著都没有获得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对于专著来说,DOI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技术细节,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唯一的标识号。它是一个可供全球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可以借助其进行相关的科研评价,分析高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和论文等相关信息,了解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影响和趋势,以及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及最新研究成果。

  波特认为,专著确实会被引用和分享,但评价其影响力的时间长度并不合理。图书在政策文件的形成中具有影响力,但要产生实际的政策应用,可能需要10年时间。评价一本专著的影响力,最好是在研究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内进行评估,而不是随意设定时间范围。

  另外,在图书内容的全文标记、管理和存档等工作流程方面,许多图书出版商的投资不足或尚未进行投资。包括专著在内的图书内容经常被“困在”便携式文档格式文件(PDF)中。因此,要把内容改成新的电子格式就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许多学术专著领域的参与者彼此缺乏交流,或者彼此不信任,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术专著的转型。

  有学者提出,在资助开放专著(open monograph)方面也存在问题。例如,发布优质图书的成本要高于发布同等数量的文章,资助者尚未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相关工作。

  穆尔瓦-蒙托亚表示,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研究产品能够以数字形式快速出现,以便更快捷地分享其学术成果。

  有证据表明,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学术文章,而包括学术专著在内的其他形式的学术产物都有被落在后面的危险。波特等人估计,学术专著约占全球学术产出的3%,但在某些国家却高达40%,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解决学术专著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泰勒认为,目前拥有DOI的图书数量停留在25%左右,专著的在线使用和引用量受到严重影响。资助者、出版商和评估人员需共同应对,不仅要强调学术专著的价值和重要性,还要更好地统计专著的使用、分享和引用情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