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化视野推动人文社科研究
2019年06月03日 09: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3日1705期 作者:记者赵三乐

  本报讯 (记者赵三乐)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组织行为与社会学副教授米切尔·史蒂文斯(Mitchell L. Stevens)曾与其他学者合著《看世界:全球化时代美国高校的知识创造》(Seeing the World:How US Universities Make Knowledge in a Global Era)一书。近日,本报记者就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大学学术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发展等议题对史蒂文斯进行了采访。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成为世界性大学,美国政府和慈善机构也一直向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然而有学者指出,美国高校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围仍然狭隘地局限于美国国内,相关学者也更偏信美国专家学者的观点。针对这种现象,史蒂文斯向记者表示,社会科学研究不应故步自封,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所以社会科学在各国的实践情况也不同,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多了解别国的社会科学理论。他认为,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科学研究者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发展出更好的社会科学理论。

  史蒂文斯表示,应用科学、工程学和神经科学在21世纪的飞速发展,给美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高校管理机制带来冲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型高校聚焦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建设,发展出“创业型大学”的办学模式。史蒂文斯提出,一方面,随着这种办学模式取得较大成功,哈佛大学等高校聚焦于所有学科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冲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美国高校变得愈加商业化,美国传统的高校管理机制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谈到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跨学科学习时,史蒂文斯表示,许多学者都大力支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希望增加高校课程体系中交叉学科的数量。当今世界科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贯通。例如,社会科学研究者也需要学习编程等技术,将计算机技能融入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史蒂文斯还提到,课堂只是整个大学生活的一小部分,大学的就读和教学体验对师生有着极大影响。现在对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关注较多,师生的大学体验或许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史蒂文斯提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不仅聚集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才,也为国家、市场、家庭、学术界提供了互动的平台。谈到研究大学学术组织理论的重要性时,史蒂文斯向记者表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大学一直在美国的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中心作用,美国也希望利用美国大学提出的理论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所以有必要对美国大学的运作机制进行相关研究。放眼全球,高校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世界各国也希望加大高校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研究大学学术组织理论,能够了解优秀大学共有的品质,为促进大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史蒂文斯认为,各国高校的跨国合作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但目前不管是一所高校内的各学科之间,还是全球各国的高校之间都缺乏协调合作。因此,各国高校有待进一步发挥合作潜力,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