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亚太区域经济发展
2019年04月29日 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29日总第1683期 作者:记者王晓真

  本报讯 (记者王晓真)4月23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金融管理部门以及金融实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探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Changyong Rhee)在会上发表演讲。他对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亚洲保持了经济增长的势头并将在今明两年保持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他认为,由于国家激励措施以及外部需求变动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压力。但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庞大,其经济增量依然会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比重。他表示,亚洲还有很多政策方面的储备来维持经济增长并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人们在未来要更多关注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单纯地看重经济增速。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态度。他在演讲中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第一,适当降低目标增长率至6%—6.5%;第二,推动结构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动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低效产能出清,保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群和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第三,继续推动中国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四,保持政策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特别是要按照经济发展的周期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第五,推动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希望未来中国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出现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企业;第六,扩大开放,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中美一定要互利、尊重、协商解决各种问题;第七,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高增长的要求,所以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经济建设者。

  国泰君安证券总裁王松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处在战略转型期,需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来实现从中高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当前,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否抓住人口数字红利在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崛起和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有利条件,抓住总量规模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革命中占据的优势,是当前中国是否能实现产业发展、改变产业链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与会者还围绕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资产管理行业在信用扩张中的作用、中国金融实现双向高质量开放的要求和相应的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