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心理建设思想价值再认识
2022年01月06日 09: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6日总第2324期 作者:李翔宇 王静 霍涌泉

  心理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社会发展事业,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开“心理建设”之先声,将心理建设列为建国方略中三大建设之首。积极发掘孙中山心理建设思想的价值资源,对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孙中山心理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以“天下为公、家国情怀”的理想引领心理建设目标。孙中山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对国家建设的巨大作用,他深刻地指出,“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建国必先建人,国之强大在于能够建立“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他将“为大家谋幸福”作为“中国富强的首要事务”。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大同社会”的高远理想,孙中山继承了这种家国合一情怀,提出“管理众人之事”,需要“人人本着互助之原则,尚道德、明公理,进而实现世界和平,而阴谋诡计等有害于和谐的心理都应剔除”。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当时“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他明确指出只有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旗帜,才能解决当时的国家危机。“爱国心重者,其国必强,反之则弱。”“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以爱国主义精神联结人心,以家国情怀涵化个人和社会心理建设的价值理想。

  以“中西融合、以我为主”的心理文化创新理路。孙中山心理建设思想的理论出发点是中国传统心文化的“心为本”论,同时融合了西方近代科学关于物质与精神关系、进化论等新理念,为国人开阔了视野,展示了新的思路。孙中山毕生致力于“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曾深刻地指出,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取法西人的文明而用之”。他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开放的品质学习西方文明,但不是全盘照搬和重复;通过比较与选择,发展新的中华文明,抛弃与新的生活格格不入的旧文化包袱。孙中山在取法西洋的同时看到了其弊病,认为欧美国家“贫富之悬隔,富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它们社会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之多,而对于民生问题、社会革命问题,中国则有可能解决得更好一些。他相信,如果国人一面“恢复我一切国粹,一面去学欧美之所长,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和欧美并驾齐驱,甚至驾欧美而上之”。这一“中西合璧”的创新性整合文化心态取向,既突出了“现代性”,又富含“民族性”,是其心理建设思想独具特色之处。当今重新探讨和研究这一心理建设思想,对于增强中华文化价值认知和认同感,提升民族自尊、自信、自强意识,跳出“独尊西方”迷思,具有重要意义。

  以“知难行易,行为先”作为心理建设突破口。“知为先,行为重”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唤起民众”,突显心理要素在革命与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作用,孙中山创新性地提出了“知难行易”学说,既强调科学认知的艰难和重要性,又体现出独特的实际针对性。基于对当时现实社会难题的具体考察,孙中山认为心理建设的关键要素是“知难行易”。“彼时国人受认知及环境所限,往往目光短浅,不见国家大事,只见个人—家族—宗族的小事,因而身于国难中仍耽于享乐。”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危机之中所蕴含的机遇,强调“天下之事,莫不成于艰难困苦之后,但能打过此关,则前途必日顺利”,提出以“知难行易”代替“知易行难”作为心理建设的关键内容。这一“知难行易”主张对于当今心理建设问题仍具启发意义。

  加强心理建设并非是软弱无力的号召,而是有关人的知、情、意、行方面的适应信息选择和心理内容结构的系统优化。孙中山别具一格的心理建设思想至今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一思想影响远远溢出了政治的范畴,广泛地进入了当代人的视野中,对我们今天而言仍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值得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面对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社会矛盾凸显,我们更需要汲取孙中山心理建设思想的积极智慧资源。从当前文化动态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心理建设文化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侧重于微观文化动态,即有助于传播和保留文化信息的社会行动与心理过程;二是微观—宏观文化动态要素,研究微观层面的过程如何产生宏观文化发展;三是着重于宏观文化动态内容,特别是人群中涉及心理文化信息因素的分布和长期趋势,这反过来又促进和制约了微观层面的活动。而将行为改变问题作为文化动力的转化研究则又汇成了目前文化心理学探讨的焦点主题。因为人类获得新的文化信息的两个基本途径是“输入和创新”。因此,当代心理建设文化事业需要延续及创新孙中山心理建设思想中“以大带小”“以小拔大”的发展路径,坚持“中西融合、以我为主”的心理文化建设创新定位之路,坚持知行合一的重行主义选择,注重从心理细微之处入手,培育健康积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以心理建设助推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