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心理干预治疗物质成瘾
2016年06月27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7日第994期 作者:杨玲 徐景

  【核心提示】计算机心理干预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来表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基本流程。临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成瘾人群、不同成瘾物质、不同干预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心理治疗领域,对于满足国内治疗供需、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都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计算机心理干预是临床工作人员根据传统心理干预的原理及原则,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登陆网站、操作软件或其他形式为物质成瘾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戒断并预防复吸或复饮的一种干预形式。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干预专业人员匮乏的局面,还可以扩大心理干预的受益人群。

  计算机干预通过电脑交互界面实现

  早在20世纪80年代,施奈德(Schneider)等人便开始以互通邮件的方式帮助退伍军人戒烟。他们将调查问卷发给需要戒烟的军人,要求他们回答日常吸烟的状况及各种吸烟问题(如每周的吸烟量等),记录行为“作业”。一周后,研究人员将收回的问卷中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中的SMOKE程序自动生成一封具有针对性的邮件,对成瘾者的个性特征、吸烟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馈,然后将该邮件、问卷及表格再寄送给戒烟者。成瘾者停止吸烟之后,会继续收到邮件,以防复吸。

  此后,计算机干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来表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基本流程,其应用也逐渐从最初的酒精和烟草成瘾拓展到药物成瘾。在卡罗尔(Carroll)等人的心理治疗中,成瘾者通过身份/密码系统进入干预程序接受治疗。整个系统包括六个模块:理解物质成瘾并尝试戒断;应对复吸;拒绝药物及酒精;问题解决技能;辨别并改变对药物和酒精的想法;提高决策能力。其中第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对整个治疗系统进行解释说明,指导成瘾者如何操作和使用程序,其余五个模块是主体治疗模块。成瘾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入任意一个模块,也可重复任意一个模块。五个治疗模块的基本形式相同:首先,播放一个现实生活中有关成瘾的小“电影”; 接着,屏幕中的讲解员通过图示和旁白阐述本模块中关键的应对技能;然后,重放一遍“电影”,但由于使用了该应对技能,这次影片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最后,讲解员对本模块的要点进行总结并示范如何完成“作业”。研究者发现,成瘾者的参与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通过与传统干预对比发现,接受上述干预程序的成瘾者所提交的尿样中阴性尿样的比例增大;在治疗期间维持戒断的时间更长。计算机心理治疗还可用于对成瘾人群的认知训练。比如,威尔斯(Wiers)等人对酒精成瘾者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认知偏差矫正:酒精注意控制训练和行为趋向训练。结果显示,两种认知训练都能有效降低成瘾者的饮酒量,这说明,将传统干预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能够提高干预效果。

  计算机干预具有灵活性但缺乏规范性

  计算机干预中,临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成瘾人群、不同成瘾物质、不同干预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其服务对象不仅是成年男性,也可以是青少年、妇女等。干预工具可携带性的提高,也使在不同场所提供干预的灵活性增强。计算机干预也节约了干预的成本,降低了干预的费用。

  中国在将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到心理社会干预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的探讨及运作方式的介绍上,实际应用做得很少,且主要针对抑郁症。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物质成瘾人口,相对匮乏的专业支持,有必要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中。这对于满足国内治疗供需,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都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目前,该领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现有的计算机干预的研究都在力图证明某种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很少去关注计算机干预是否解决了传统干预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计算机干预是否能够弥补传统干预不足的问题。因此,研究者要关注的不仅是计算机干预有没有效果,更要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如何被整合到物质成瘾治疗中的。

  其次,计算机干预形式多样的同时,也显露了其较难规范的问题:测量方法与治疗效果评估不统一。比如,大多数烟草成瘾干预都会评估干预不同阶段成瘾者的自我效能感,但在不同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可能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尽管这些概念有部分重叠,但测量方法不同可能会阻碍该研究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此外,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时,有评估主观感受的(如自我效能感、渴求感等),也有评估生理指标的(如呼吸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等),但缺少统一的测量方法体系。

  未来可开发心理治疗应用软件

  对于未来计算机心理干预研究,提两点建议。

  第一,相对于那些能够全程完成干预的研究,物质成瘾干预中普遍较早的脱失可能会导致干预效果不佳,造成干预资源的浪费。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女性,男性在网络干预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年龄较大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更高。这些在性别与年龄上的发现提示我们,未来研究可以针对不同性别与年龄进行不同方式的干预,如对于年龄较小的被试,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中加入游戏元素,提高其卷入程度。

  第二,可以尝试将计算机干预制作成通用软件。与现在很多手机软件类似,心理治疗软件也可以具有定时提醒和反馈的功能,实现人机互动,使用者翻动手机的功夫就可以完成当天的干预内容,这将节省使用者的很多时间,使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化。心理健康服务是面向全民的服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有高度影响力的社交工具,而创新和先进的技术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文化。心理治疗应引进科技创新的成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也正在成为一种现实。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洛因依赖者抑制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31360233)的资助和支持)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