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民族心理学科性质
2016年04月25日 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25日第952期 作者:胡平 张积家

  民族心理问题得到政府和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者对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却远未达成共识。民族心理学与其相邻学科之间学科性质存在异同。与民族心理学相邻的学科有个体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心理人类学等。

  民族心理学在起源上不同于相邻学科

  民族心理学有两个来源,即心理学视角下的民族心理学和民族学视角下的民族心理学。前者源于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后者也经历了长期发展。1859年,拉泽尔斯等创办《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期刊,民族学学者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开展民族心理研究。

  二者分别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整合。二战后,民族文化愈来愈受重视,心理学家吸收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建立和发展了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20世纪后半期,研究者认识到文化对理解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文化的影响,提倡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论思潮被认为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四种力量。在其影响下,西方心理学家重视种族与文化对心理的影响,探索文化一致性和差异性,跨文化心理学迅速发展,文化心理学也确立了现代研究的范式。由于科学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被批判,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和文化多样性观点流行,本土心理学产生。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层次性

  民族心理学及相邻学科都关注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影响下的群体心理,但研究对象存在侧重点差异。

  跨文化心理学关注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比较,探索不同文化下的一般心理过程和行为,研究不同文化下有普适性和整合性的心理规律,不太关注各种文化的特异性。文化心理学关注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规律,注重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本土心理学试图探讨以地域为特性的单一文化和跨文化背景下心理与行为特征,以整合同一地域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和跨文化的研究成果,关注在本土文化下有文化特异性的心理和行为,并对一般性的心理和行为做本土化解释。文化人类学比较人类各个社会或部落的文化,找出人类文化的特殊性和通则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弱势族群和少数团体以及较为蛮荒的部落。心理人类学重在研究集团人格、人格的性别差异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作为综合性学科的民族心理学,其研究对象与上述学科均不同。学者大都认同民族心理学研究民族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民族心理包含文化一般性和特殊性,乃至地域限定的本土性。但在“民族心理”的内涵上,有学者认为民族心理包括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等;另有学者认为民族心理包括民族心理过程和民族个性心理特征;还有学者认为民族心理包括民族认知、意识、情感、意志、品德、气质等。

  文化对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民族心理学与相邻学科具有相似的研究假设,都承认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强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心理和行为,但立足点存在差异。

  跨文化心理学强调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认为存在跨文化条件下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跨文化研究本质上是通过探究和整合不同文化下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发现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致性,构建更有普适性的心理学体系。文化心理学认为,文化与行为相互建构、不可分离。文化与人相伴随,是心理表征的内在变量。本土心理学承认文化多样性,突出文化差异性,更强调文化的独特性。文化人类学致力于描述、分析、诠释与解释人类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及相异性。心理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民族心理学强调文化多元论,重点关注不同民族(族群)在心理、行为上的差异,通过研究和揭示民族心理产生发展规律,掌握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更综合

  跨文化心理学以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客观主义为前提,沿袭自然科学模式,并且为了跨文化比较,多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在研究立场上强调客位研究,坚持价值中立,倾向“去语境化”。文化心理学主张文化特殊性,研究范式更倾向于质化研究和解释性分析,强调文化的内在建构过程。本土心理学强调植根于本土文化,使用现象学和质性的研究方法。但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的立场各不相同。有的强调文化普遍性,有的采用量化研究范式。文化人类学采用主位研究范式、田野调查法与跨文化比较法。心理人类学学者中,有的采用主位研究范式,有的则采用客位研究范式。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更具综合性。民族心理学在开创之初就有质化研究传统,由于民族心理学属于交叉学科,民族学强调质化方法下的宏观研究,心理学重视量化方法下的微观研究,民族心理学便采撷两家之长,在研究中既有偏重质化研究范式的,也有更倾向于量化研究范式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提出民族心理学要有独特的研究范式,如在场性的“田野实验法”。也有学者提出,需要加强实验范式的研究。

  民族心理学的相邻学科及其研究范式的性质如图所示。但具体采用哪种研究范式,由研究问题、可利用条件和研究者的专长、兴趣而定。

  民族心理学具有独特性

  民族心理学具有如下独特性。

  一是研究对象的纵向性。民族心理研究要结合民族的历史,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而不仅聚焦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与地域人们的心理特征与规律。它不仅研究地域性对民族心理的影响,还研究民族心理特征中的习俗文化的独特历史发展脉络。

  二是研究内容的丰富性。民族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因素有更广泛的考虑。文化作为影响人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有更多的不稳定性,民族作为一种包含文化在内的具有更广泛差异的概念,有更高的稳定性。民族更多地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对民族心理研究要更多地结合经济、历史与文化等诸多因素。

  三是研究视角的广阔性。民族心理学研究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民族,而是在对特定民族心理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民族比较,了解各民族在心理发展层面的共性与个性,探讨不同民族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理论层面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民族心理学研究中,少数民族的心理与行为是重要内容。

  四是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民族心理学研究对现实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我国不同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即通过民族心理学家的努力,找出增强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途径与方法,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SHB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