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侗书画作品 作者/供图
■溥侗书画作品 作者/供图
溥侗(1876—1950),是道光长孙载治之子,受封辅国公。他常住京西治贝子园(今北大农园),故号“西园”;因酷爱京昆,别署“红豆馆主”。他自幼在上书房伴读,与光绪一起接受最高规格的教育。溥侗寄情传统文艺,学无门户,博采众长,书画剧艺、辞章音律、文物鉴赏,无一不精,集中国古典艺术之大成。
传道授艺 别具一格
新文化运动后,在蔡元培、王国维等人倡导下,美育方兴未艾。鉴于清华西方文艺课和业余活动已很丰富,校方认为“应增设民族文化遗产之项目,庶不忘本而资发扬,乃延溥西园先生来校主其事”。1930年,经叶公超教授推荐,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聘溥侗为文学院艺术导师。当时,清华享有“导师”殊荣者仅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黄节、傅增湘等国学大师。
同年初,还在商洽请溥侗任教时,《清华大学校刊》就迫不及待地报道此事进展。刚一聘定,校刊即连载三期欢迎溥侗之文,惊喜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并申明对他的热切期待:“不仅希望着能学唱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而已足,我们最大的希望乃是:因了溥先生的指导,我们将真正地日进于艺术的人生,全园风气,或将为之一变。”
事实证明,溥侗以精深的艺术造诣实现了清华师生厚植全校人文风气的期望。他在清华开设昆曲班、国画班和国乐班,均为面向全校招生的选修课程。溥侗在清华月薪四百元,他从中拿出一百元请助教和笛师,以增强教学效果。溥侗以弘扬国粹为己任,强调他授课旨在“传道”,而非“鬻技”,其不拘一格的招生原则、有教无类的培养观念,正与梅贻琦主张的“通识教育”相契合。
溥侗虽名满天下,却不耍架子,为人谦和。他不限定学生是否有基础,但要求选课者态度认真,一如他学艺时对自己的要求。他下午讲课,上午就从城内赶到,从不缺席,学生亦轻不缺课。他教学一板一眼,十分认真,对学生正音、咬字、台容等规范,亲自一一指点,严格要求。溥侗敬业负责,治学严谨,获得全校一致赞誉。校刊和校外报纸常追踪报道溥侗近况,称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师生感情融洽。他认为“惟士始能尽艺术之妙”,非常欣赏清华学子勤奋颖悟,言其“虚心受教,得未曾有”,并寄予厚望。
溥侗执教两学期后,校刊头版总结昆曲、国乐两班工作,表彰其教学成果:“昆曲班自上学期设立以来,工作进行甚速。截至本学期终为止,恰已一年,成绩斐然可观矣。本学期又添设国乐班,亦有惊人之成绩。”溥侗授课特色鲜明,实践结合理论,以大量词曲演唱、乐器演奏等“诗乐舞一体”的践习为主,辅以戏曲组织、国乐构造等文史、原理类专题,让学生情景合一地深入把握国艺之精神。
■《红豆馆拍正词曲遗存》书影
施教并行 次第有序
溥侗教昆曲次第有序,拍曲三五十遍才能上笛,剧词背熟方教表演,先后讲授了《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中名折唱念及《游园惊梦》和“起霸”的身段。他还传授古韵吟诵唐宋词,如李白《清平调》、李煜《浪淘沙》《一斛珠》、苏轼《醉翁操》、吴文英《法曲献仙音》等形同“广陵散”的千古绝唱。他在国乐班,曲牌已教“锦庭乐”“傍妆台”“庆神欢”“到春来”等。乐器则分组教笛、笙、琴、二胡、锣鼓各色乐器,特别是濒临失传的古乐“京十番”,已使同学熟练演奏经典曲目。上述溥侗的一些曲谱手稿收入《红豆馆拍正词曲遗存》,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
1931年初,昆曲班第二期开课,加入不少零基础的学生。溥侗为使他们跟上课程进度,安排助教从头教起,加紧练习,俾不致落伍,此后新生皆照此办理。他教琵琶时,提议请刘天华来校任教,惜其病,故未果。溥侗还带学生进城观摩音乐会,请业内专家们为同学示范,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国乐水平。他因材施教的授业方法让更多学子得以接触国乐,促进了传统音乐在清华的传播发展。
溥侗开绘画班高自标持,先从学画程序讲起。他说三年兰花一世竹,故可从画兰花入门,但这并不意味画兰容易。盖得其形者未必得其神,得其神者未必能高其品,此皆画工之作。然后讲选纸笔和运笔方法,要求用写大楷方式握笔,笔杆挺直毫不偏斜,手腕虚悬,画兰竹切忌“螳肚”“钉头”等陋习。溥侗将民族艺术全貌尽可能完整呈现,使清华学子系统地领悟传统文化。
游艺展演 精彩绝伦
溥侗以“文武昆乱不挡”蜚声艺坛,热衷参与游艺会演,活跃了清华园的戏曲气氛。他刚入校时成立的“旧剧研习社”,由其指导而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清华戏曲社团。清华有校庆、年节等纪念日演出的惯例,他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在教课内容基础上为师生排练节目,共同粉墨登场,均获观众热烈欢迎。在1930年底的清华新年音乐会上,溥侗压轴主演其拿手好戏京剧《群英会》。观众评价他“做工气派,备极佳妙,观者无不叹赏”。浦江清在日记中写道:“溥西园饰周瑜,身段工稳老练,以六十老翁唱小生,尚英姿雄发也。”
溥侗对北曲《长生殿·弹词》有创造性发挥,他在清华大礼堂演出时,很多人专程从天津、河北、山东等地赶来观看。他“云遮月”的嗓音醇厚宽宏,远在楼门口都能听清。观众多年后仍记忆犹新:溥侗声情并茂,唱到高潮,裂帛凌云,悲愤苍劲,使全场叹为观止,不由地纷纷起立,掌声震耳,经久不息。戏剧家华粹深评论:“故国王孙,扮演白发供奉,甚合身份,而黍离麦秀,感喟甚深,凄凉婉转,哀怨幽扬,真不啻现身说法也。”溥侗到清华园教学,会路过后为农场的红豆馆和其高祖父成亲王永瑆的“成府”遗址,经此沧桑,自对命运浮沉体会深刻,因此将此剧演得出神入化。幸其继承了永瑆(与刘墉等并称清中期四大书画家)擅长文艺的家风,方得安身立命。
艺术人生 薪火相传
溥侗的课上除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等校学生外,还有教授、职员和家属,如浦江清、俞平伯夫妇、汪健君等。西语系教授、瑞士学者常安尔教授(钱锺书求学清华时的法语老师)经常来听溥侗讲课,成为资深票友。每次下课,常安尔都用汉语向溥侗道谢,并拱手作揖,溥侗则脱帽以西洋方式回礼。他们见面寒暄时,各以对方国家的礼仪彼此致敬,颇具文化互鉴互重的仪式感,其亦师亦友的交谊传为佳话。
溥侗与梁启超、叶公超、杨振声、朱自清、俞平伯等清华教授常有来往,这在罗家伦、浦江清、吴宓、沈从文等人的日记和文稿里多有记录,从中可见他们的交游对酝酿新文学、开一代风雅的意义。陈竹隐师从齐白石,亦随溥侗学国画和昆曲,经其介绍成为朱自清夫人。梅贻琦校长也叹服溥侗之才华,对戏曲热爱终生。他们不把戏曲仅作消遣,而是当成艺术修养和文化传承来对待,开展相关研究。师生弦歌满园,中西文艺蓬勃发展和交融,美育氛围延续至今。
溥侗1933年到南京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前,在清华培养出大批艺术人才,如陶光、华粹深、吴组缃、陈祖东、刘曾复、杨文辉、陈盛可、马珏、杨沫等。叶仰曦是溥侗在清华等高校任教的得力助手,后成为参与创建北方昆剧院的名师。汪健君曾作《竹枝词》,展现出溥侗在清华的艺术风采:“养性涵情重课余,丹青古乐并吴歈。高歌一曲赓遗响,婆娑登场舞氍毹。”
溥侗将国粹艺术引进现代大学,影响广泛而深远。作为杰出的戏曲教育家,他撒播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如在昆曲史上颇有地位的谷音社、北京昆曲研习社、甲子曲社等组织相继成立,其传承对昆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起到重要作用。2018年,清华大学京昆艺术基地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使清华戏曲文化传承迈入新发展阶段。
溥侗为清华大学带来传统艺术的高水准专业传承,可谓清华校史上传统艺术教育先锋,开民族艺术“通才教育”之先河。2000年11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发表论文《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以清华聘溥侗作导师为例来说明: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溥侗等艺术文化大师“大大提高了清华师资队伍的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由此引导许多学生进入了艺术的园地,并逐步形成了清华园崇尚艺术的风气。这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正是基于此,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并增设了艺术教育中心、美术学院等人文学科机构。回顾清华美育历程,有利于发扬人文与科学兼重的传统、建设一流大学,也有助于培养文理兼备的优秀人才,在艺术生活中体会人生艺术、激发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