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艺是百年中国文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条主线,党的领导是红色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展壮大的脊髓与神经,文艺为人民服务是红色文艺历史脉络与路径推进的主旋律。红色文艺与中国革命历史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红色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长轨迹的关键。百年红色文艺的中国进程,始终在坚持党对文艺工作领导权的前提下,提炼中国革命的经验与智慧,在保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基础上,生成有民族与历史自信的中国文艺现代化道路。
中国文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艺是中国文艺现代化的主心骨,红色文艺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面镜子。系统回顾红色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脉络,审视建党百年来红色文艺的历史进程与推进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色文艺与革命历史进程的辩证互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的红色文艺,脱胎于新文化运动,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之中,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征程同频共振,一开始就具有现代性、革命性、人民性的特质,并一直引领和规范着百年中国文艺的现代走向。红色文艺在新中国发展成为现代文艺新形态——人民文艺的主体,不仅为中国文学现代化提供了革命化的强大驱动力,也为世界性革命文艺运动贡献出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与此同时,红色文艺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中国革命历史互动共生的文艺现象,历经早期革命文学、左翼文艺、苏区文艺、延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等形态,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新文艺的主流。可以说,红色文艺不但革新了现代中国文艺的样态与风格,而且融入、参与到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变革进程,塑造了百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新文化形态。
从概念上说,“红色文艺”有狭义、广义两解。狭义的红色文艺,特指1921—1949年间形成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包括革命文学、左翼文艺、苏区文艺、延安(根据地)文艺等,以至于红色文艺与红色文学在狭义范畴里往往互为通用。广义的红色文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艺延展至社会主义文艺,泛指建党百年来正面呈现革命现实与历史、具有革命精神和审美品格的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舞蹈、广播剧、小说联播、连环画、宣传画、海报画册等各类文艺作品。相对而言,广义的理解将红色文艺视为跨门类、跨媒介的一种文艺形态,更能呈现红色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壮大的历史事实。无论狭义或是广义,二者的共同点是一致的,即红色文艺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文艺实践与审美经验,内涵是实现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家作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为避免概念的含混,对“红色文艺”进行一些概念限定是有必要的,其要素有两点:一是将其主题限定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与现实题材的相关红色文艺文本与艺术实践上,一是以红色为基调,坚持革命性、人民性、现代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就历史内涵而言,红色文艺的历史脉络既是红色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成长历史,也是红色文艺与中国革命互动前行的历史。红色文艺的中国生成是红色文艺与中国革命互动关系的生动呈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面向,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红色文艺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面镜子。事实上,自倡导革命文学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逐渐认识到文艺与革命的辩证关系,从文艺自发性助力革命,渐渐发展为党有意识领导和组织文艺宣传革命,进而发展为文艺自觉为革命服务、深度嵌入革命进程。如此,才逐渐有“左联”时期的左翼文艺兴盛、苏区(根据地)文艺的战地发展、长征文艺的艰难辗转、延安文艺的全面开掘,以及1949年后红色文艺的经典化等一系列的路径推进。由此可见,红色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代中国文艺逐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互动发展的历史写照。红色文艺因此才有了基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性、现代性和先锋性。
从概念指称到历史内涵生成的梳理可见,红色文艺与革命历史进程辩证互动,一言以蔽之——革命激变文艺,文艺反哺革命。红色文艺的中国发生与兴起,就是百年中国现代文学不断获得时代性、民族性和革命性的文学史,也是中国文学不断获得本土现代性和艺术先锋性的思想史,更是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征程相伴相生的革命史。红色文艺的艺术价值和特质,不仅在于其与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血脉相融,也在于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运动的同频共振。
党的领导与红色文艺的血脉关系
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规约,也是红色文艺的主线和红线。红色文艺的历史脉络与建党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国革命的恢宏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也是人民觉醒解放、创造历史之路,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党的领导与红色文艺的血脉关系,明确党的领导与红色文艺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既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学式理解,也是对中国文艺现代化道路的应有把握。
当然,红色文艺的发展进程并不是凝固的、同质化的,而是不断与时俱进、自我革命的过程,其方式方法、呈现面貌与革命形势相伴同行。红色文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互生成、相互促进、互相实现、互相成就。一方面,百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深刻制约着文艺的发展,文艺的发展动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中产生,红色文艺更是在社会大变革中应运而生、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语境生成了中国的红色文艺,中国百年革命形势形塑了中国红色文艺的发展,如苏区文艺、长征文艺和延安文艺及其解放区(根据地)文艺便是如此。另一方面,红色文艺也自觉主动地适应中国式现代化不同阶段的历史需求,能动反映和积极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战时文艺再现中国革命现实,和平时期则凝练中国革命的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同时也带动红色文艺自身与时俱进的创新。
总而言之,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滋养红色文艺,红色文艺反哺中国式现代化变革。红色文艺的发展进程,无疑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的“知行统一观”的生动写照。无论是对红色文艺的概念整合和知识清理,还是对红色文艺的历史脉络梳理与内涵体认,以及对红色文艺推进路径的总结与展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文艺面向,考察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革命历史的互动关系,进而获得民族历史自信。在坚持党对文艺工作领导权的前提下,提炼红色文艺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既有益于推进中国红色文艺发展与路径探索,也有望助力于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走出有民族底蕴和革命历史自信的中国红色文艺的先锋之路。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