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3年02月13日 04: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3日第2588期 作者:麻国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统一多民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财富和优势。“我国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统一的多民族是我国的重要财富。

  首先,中华民族的家园因东西海拔落差显著、南北纬度跨越较大而形成了多元的生态结构,但不同的生态结构之间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这一生态结构决定了各民族在分布、文化、经济以及情感上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论断,不仅指出了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更是为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提供了根本指导。对这个重要优势的发挥,必须强调有机联系中的不同民族之间共生和适应,在同步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其次,中华民族的家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地方地域辽阔,占国土面积的64%;森林资源蓄积量占全国的47%;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6%;石油基础储量占全国的20.5%;天然气基础储量占全国的41%;煤炭基础储量占全国的36%;铬矿基础储量占全国的73.8%,铅矿、锌矿、铝土矿的基础储量都超过全国的一半;盐湖资源占全国的90%。要实现对我国资源的有效开发,各民族之间需要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各民族优长特点的汇聚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性和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实现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各民族共同传承和保护了中华文化,形成了历史上多彩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绿洲文化、山地文化和渔猎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广泛地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中华文化向前发展。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吸纳人类历史上各民族的文明成果,立足新时代的条件,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56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汉族人口为12.9亿,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亿,占8.89%。我国民族政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事实上的平等,是要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费孝通特别强调西部和东部的差距包含着民族的差距,西部的发展战略要考虑民族因素。他尤其强调,要依托历史文化区域推进经济协作的发展思路。20世纪80—90年代,费孝通对边疆地区考察的出发点就是要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民族大家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促进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他所提出的“以东支西,以西资东,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就是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共同繁荣为出发点。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各民族的经济生活一方面是各民族自身的选择结果,另一方面是各民族间互相交流的历史产物。我们必须认识这一重要关系,如此才能推进各民族同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其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年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560万。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前途,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实现。这一认识已经镌刻在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心中,是凝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强大动力。

  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各民族的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践已经证明,各族人民平等团结的权利得到了根本保证,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如东西协作、对口支援等举措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团结互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需要继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多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实现这样的伟大梦想,也不能单靠哪个民族的力量,而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实现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战场和硬骨头;特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关注点。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所以,巩固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新时代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的结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