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化从本质上而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领域的改善,以及社会视野中个体价值的提升。长期以来,世界视域中的现代化概念一直为欧美大国主导,而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有模式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因而极具吸引力。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增长,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方面的表现更为优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中国注重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独有特征。同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卫生、教育、服务等领域的成绩引人注目。除了得益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普遍红利,中国现代化的飞跃式发展也得益于长期以来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体制及国家层面对社会成员主动性的激励。
在现代化的实施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一个区别在于中国政府对于“因地制宜”政策的必要性有着深刻认识,这对于塑造良好的现代化发展环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实施了适合当地经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政策,激发了地方经济活力,为改善当地民生带去了福利,尤其是中国农村地区的民众成为最大受益者。
现代化既需要强大的市场,也需要强大的政府。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市场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而政府发挥着充分调控的作用。长期以来,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私人资本积累的基础之上,但在中国等亚洲地区,政府在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是,中国政府致力于确保市场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化成果满足所有个体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符合少数富人的利益。这种“资源均衡分配”的重要性也在一些西方国家福利理念的发展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遗憾的是,自1980年以来,西方国家转向了削弱国家福利功能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由于过度强调私营经济,新自由主义政策严重忽视了公共利益。在新自由主义原则的主导下,一切市场活动都以攫取利润为中心,这显然违背了社会演进的规律。在一些西方国家,只追求经济发展而不考虑社会福利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巨大弊端。
基于“华盛顿共识”模式的西方式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政策只能满足大型游说团体等少部分利益集团的需求。在这一模式下,公共利益未能成为国家政策的驱动因素,而演变为对于“金钱至上”新自由主义神话的全盘接受。这种金钱至上、重商主义的模式在本质上具有极大的剥削性,当以这一方式创造社会生产力时,只会导致更大的财富不平等及机会不平等。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自1980年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不平等现象显著加剧,造成了一系列社会治理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具有的团结思想与纪律意识,是令人钦佩的文化传统。在实施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体现出了高度统一的国家认同感,这一点令西方国家难以企及。纵然前路漫漫,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也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全世界带来福祉。
(作者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