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情绪:个体情绪与社会情绪的桥梁
2023年11月21日 14: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1日第2777期 作者:井世洁 杨宜音

  情绪是个体行为动机的基本成分和需求满足与否的直接反映,也是人际互动和群体中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更是决定社会结构形成的力量。一直以来,社会心理学对个体情绪的关注度较高,随着社会心态研究的持续推进,学界将视线转移到情绪的宏观水平,作为社会心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情绪逐渐引起学界重视。社会情绪是一个群体和社会中多数成员的共享体验,起着推动和调节社会运行状态的作用。在微观的个体情绪与宏观的社会情绪之间,中观层面的社区情绪却鲜少被人提及。而社区是社会的“实质的基础”,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维度,更体现了一种情感和文化维度上个体对社会的粘黏性。共享、公共、交流和联结等特征,赋予了社区守望相助、整合社会和作为社会单元的功能和活力。对处于人际和群体水平上的情绪类型——社区情绪进行剖析并厘清其概念特征,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对于探索提升社会韧性的途径不无启发。

  社区是现代城市人群生活汇集的基本方式,生活共同体性质决定了其城市生活有机体的独特属性。但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流动性加剧和技术性扩张造成了“社会原子化”现象,个体追寻“为自己而活”,邻里社会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个体成为悬浮于社区之上的“脱域人”,社区原本应有的活力和凝聚力消失,已经不足以成为人们心灵所依的“附近”。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共同居住却少有往来的“熟悉的陌生人”形成“居住共同体”,重建消失的“附近”,使社区恢复“生机”,便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基于社区的共同体属性,“社区情绪”概念的提出希望能够为探索社区治理与建设的内生性路径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视角。

  从社区情绪的类型上看,它是勾连个体情绪与作为社会中多数成员共享的社会情绪的桥梁。社区情绪属于人际与群体水平上的心理现象。一方面,社区情绪是社区居民在交往与互动中所形成的共享性心理体验,来自社区居民的个体情绪,但却不是个体情绪的简单叠加与混合,而是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与社区中群体之间,以及社区中的群体之间所形成的同质化情绪状态。另一方面,作为“社区之情”,社区情绪与更为宏观的社会情绪相通,成为勾连个体情绪与作为社会中多数成员共享的社会情绪的桥梁。如果说社会情绪更多地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形态,并积淀成为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情感文化的话,社区情绪则是产生于社区特定时空中具有弥散性和情境性的情绪氛围。

  从社区情绪的形成机制上看,社区情绪源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互动。在此基础上,社区居民会在心理上形成社区认同感,进一步,情绪反应与情绪推理加工发挥作用,并出现人际情绪循环与强化等过程,从而推动社区情绪生成。首先,具有时空特征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情绪得以生成的背景性存在。对社区居民产生影响的现实的和具体的社区情境便是所谓的社区环境,作为社区情绪生成的外在条件,它为“情境共在”提供可能。其次,社区居住主体的内在需要是社区情绪生成的深层动因。出于情绪的需要满足属性,社区情绪是社区居民的共同内在需要是否得以满足的主观反映。当社区居民的共性需要被满足时,消极社区情绪得以有效抑制,积极社区情绪被不同程度地激发出来,社区居民会更为主动积极地持续参与社区事务。再次,社区居民的认同性评价是社区情绪生成的中介机制。当社区居民的多元化个体诉求经由人际互动成为居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呈现分散状态的原子化居民便会出现“社区化”转化,也即进行自我表征转换与身份融合。经过自我定型与自我锚定,居民个体间的身份边界感逐渐模糊,社区居民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边界得以拓展,以二元关系为核心的关系自我及偏重社区成员身份的社区自我逐渐生成。最后,社区居民的情绪加工与相互之间的循环与强化促进了社区情绪的形成。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社区成员的身份作为感知、判断与决策的依据,经由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模仿,相同的情绪在社区成员之间更易出现共振与感染。社区居民的情绪加工与相互间的情绪循环使社区情绪得以整合形成。

  社区情绪作为一种非个体性的情绪,产生于社区这一特定空间中,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情境性特征。社区内人际交往与互动所形成的“瞬间共有”推动共同符号及意义生成,社区类型、人口密度、公共参与及设施便利性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人们互动的频率与性质,是社区情绪形成的必要前提。第二,弥散性特征。社区情绪具有情绪氛围属性,是社区空间中普遍存在、相对稳定且具有共同性的情绪氛围。第三,动力性特征。社区情绪是社区心态的动力机制,为社区行动提供能量并指引方向,推动着社区居民走向凝聚或疏离。社区情绪的动力性特征是社区情绪的循环强化及同质化情绪状态形成的基本保证。第四,两极化特征。在社区中,居民之间因为彼此认同或需要的相似而从共同角度对事件或情境作出评价,从而产生一致性情绪认知与体验。当一致性情绪聚集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情绪分化现象,这样会更容易被其他社区居民感受到,也更容易互相传染。第五,效价性特征。积极性与消极性被称为情绪的效价。积极社区情绪能够有效联结社区成员,协调社区主体之间关系,消极社区情绪则会引发一定冲突甚至是危机。

  综上,从本质上看,社区情绪是社区层面的社会情绪。它是特定的社区时空中,由社区中多数居民基于社区生活共同需要,形成认同性评价后所产生的共享性心理体验。它以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感知为基础,是一种特殊的社区参与。未来,只有在对社区情绪的概念与特征的深入把握基础之上,依托于社区情绪的疏导与培育,使社区居民更深地根植于社区之中,重构日常生活中的关系,打开社区居民新的行动空间,激发新的行动能力,才能使基层赋能落到实处,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