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变迁动力机制,同时也导致代际差异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相较于老一辈人,青年人在学习、掌握、应用、创新、推动新技术与新知识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而使他们表现出日益鲜明的代际特征,并且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突出的代际差异是当今社会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迅速崛起的青年群体的社会影响力也令人无法忽视。在此背景下,代际比较分析成为观察青年、研究青年、理解青年的重要视角,中国青年研究者正是在这种代际比较视野下,不断深入分析“80后”“90后”和“00后”青年代际特征以及近年来兴起的Z世代现象。
代际比较视野青年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代际比较视野下的青年研究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欧美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代际冲突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繁荣和生育高峰中出生、成长的青年一代,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叛浪潮,引发社会文化剧烈变迁。以卡尔·曼海姆等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家提出代际社会学理论,从社会经济变迁导致代际差异的视角分析青年反叛行为和价值观变迁,开创了代际比较视野的青年研究,成为当代青年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叛青年后来被称之为“婴儿潮一代”,因其鲜明的代际特征及其独特的行为模式成为代际视角青年研究的典型案例。
代际比较视野下的青年研究再次兴起是在21世纪初,引发于欧美社会的“千禧一代”现象。“千禧一代”是指出生于1981—1996年的人群,在21世纪初开始步入青年期,他们伴随互联网浪潮兴起而成长,并且深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代际特征。近年来,随着一个新的青年代际群体——Z世代的崛起,代际比较视野下的青年研究更加盛行。Z世代特指从小就接触互联网和便携式数字技术的第一个代际人群,他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成长于移动设备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快速推进、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经济、数字社会、灵活就业形式、AI技术等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伴随其成长过程,塑造了这一代青年的独特代际特征。
代际比较视野在中国青年研究中的迅速发展则与“80后”青年代际群体崛起密不可分。21世纪的最初十年,当欧美社会热议“千禧一代”之时,中国的“80后”青年以青春文学作家和网络写手为代表,展现出与前辈群体极为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引发公众媒体以及学者们对代际差异现象的广泛关注。由此开始,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80后”“90后”以及“00后”的个性特征、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行大量研究。现今,中国的Z世代又成为青年研究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旨在从代际差异视角解释青年行为
代际比较视野下的青年研究是从社会变迁和代际差异视角解释青年人的观念和行为。基于这一分析视角,发展出了三个核心理论。
其一是 “社会代”理论。卡尔·曼海姆认为,应该基于重大社会变迁而不是生理年龄差异或父—子血缘关系理解代际现象。他提出了“社会代”概念,认为 “社会代”是因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而形成独特社会性格并对后续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代际群体,由于他们在人生成长的青少年时期共同经历了重大社会变迁,产生了代际认同和代际意识,形成了与前辈代际极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社会代”往往产生于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时期,同时又在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二是 “代沟”理论。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由于急剧的社会经济变迁,代际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日益突出,由此产生了“代沟”现象。米德提出,需要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避免“代沟”引发代际冲突。工业文明之前的传统社会由后象征文化传承模式所主导,即年轻人遵从长辈教导的价值规范,使社会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下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青年人更快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年长者失去了权威地位,“代沟”现象显现,后象征文化的传承模式遭遇挑战。青年人不再以年长者为楷模,而是与同龄人交流经验和体验,从而互象征文化传承模式开始出现,学校、工作场所以及互联网成为青年人互动交流的重要场所,形成独特的青少年文化和不同于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互象征文化传承模式将强化“代沟”,导致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世界”疏远和断裂,引发代际冲突和对立。米德倡导前象征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即老一代人要与青年人对话交流,宽容、接纳、“收编”青少年文化,促进代际之间的文化融合,消解代际矛盾。
其三是生命历程理论。格伦·G. 埃尔德基于对“大萧条的孩子们”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经历重大历史事件会影响一代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从而造就了代际特征和代际差异。埃尔德强调,要从个人生命历程(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公共生命历程(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变迁)的交互作用,理解代际群体的社会特性。他进而指出,“个体的生命历程嵌入了历史的时间和他们在生命岁月中所经历的事件之中,同时也被这些时间和事件所塑造着”。
当代中国社会青年代际现象研究不断深化
虽然代际比较视野的青年研究及其主要理论源自欧美社会,但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步伐加速,急剧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使代际差异现象日益突出,中国的青年研究者基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特殊的社会文化变迁历程,不断深化代际比较视野的青年研究。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引发了我国经济社会巨变,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中国新生代,成长于社会经济巨变的时代,又在巨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形成了与前辈群体极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80后”代际群体的崛起,吸引了公众媒体和学者专家对代际现象的关注,代际比较视野的中国青年研究逐步推进发展。
一批青年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中国的“80后”是典型的“社会代”,他们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既受益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也承受了市场化全面推进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同时,作为使用互联网的先锋群体,他们通过互联网及各种新媒体发声,展示与前辈群体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倾向。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埃尔德所说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公共生命历程的交互作用,以及米德所说的“代沟”和文化反哺。
追随“80后”而来的“90后”和“00后”,被青年研究者们称为Z世代,他们是当今中国青年的主流人群。中国的Z世代不仅是技术变迁的产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他们深受互联网及数字信息技术革新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全面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之中,伴随“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步伐而融入全球化进程。这些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型塑了他们的观念与行为。“90后”和“00后”的Z世代们,不仅与“50后”“60后”和“70后”人群之间存在鲜明的“代沟”,而且与长他们数岁的“80后”前辈之间也存在“代沟”。Z世代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及其与前辈群体的代际差异,成为当今中国青年研究的重要主题。现今,Z世代正从青少年成长为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网络消费的宠儿、青少年网络文化的自娱自乐者,转变为职场新人,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努力拼搏。Z世代青年的代际特征将进一步显现,社会经济变迁将是型塑Z世代青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