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站助力社区慈善发展
2023年01月31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31日第2579期 作者:王华凤 施从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社区是联系居民、服务群众的基层管理单元,而社区慈善是“大慈善”理念在基层治理的最终“落脚”点。2021年4月,《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社会工作站作为助力社区慈善建设的新形式,正以积极的姿态为社区慈善增光添彩。

  社区慈善面临阶段性困境 

  慈善事业作为一种立足于第三次分配基础之上的混合型分配机制,不仅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之一。但当前我国社区慈善发展整体上还存在横向辐射较窄、纵向深入较浅的问题。

  首先,居民信任资本匮乏。在现阶段,社区慈善工作的发展和建设需要依靠慈善项目的形式实施,项目资金是社区慈善保持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获得项目资金而开展项目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是当前我国社区慈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套完整的流程,但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人员匮乏,使项目流程逐渐简化,最终出现只公示结果的现象。而财务报告的公示、财务计算制度的规范化问题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信任度。财务信任、法律信任、项目信任、程序信任的缺失,最终导致社区慈善的居民信任资本存量匮乏,阻碍社区慈善发展。

  其次,慈善关系存在网络隔阂。一方面,由于社会流动性强,社区内部存在圈层化现象。社区内部商圈、老乡圈、文化层次圈、年轻人、工作者等各个圈层之间的互动存在“隐形隔阂”,没有可以互相沟通的场地和机遇,成为阻碍慈善共识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对政府资金依赖性强,外部网络出现断层化。社区慈善的发展不仅要靠内部社区人员进行募捐,还要依靠社区外部的企业等捐助。但社区慈善对于政府资金的依赖导致其内生动力不足,专业性缺失使其很难向企业和社会筹款,更多是在社区内部进行募捐。由此,社区很难形成强有力的慈善捐赠网络。

  最后,互惠规范意识淡薄。一是外来人口与本地社区居民难以形成互惠规范意识。在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外来人口逐步增多,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较低。存在文化分层、年龄分层、经济分层的居民很难形成一致的社区内部规范,由此导致慈善工作发展的持续性存在内部规范问题。二是捐赠企业与本地社区难以形成互惠规范意识。企业捐赠是慈善工作站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企业对慈善工作站的捐赠一方面是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得同等的企业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需要本地社区捐赠接收方的宣传。但是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贡献的宣传只停留在本社区或本地区范围内。这导致以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捐赠行为受到阻碍,甚至会变成一次性行为,互惠规范意识建立存在阻碍。

  社会工作站:社区慈善发展新形式 

  社区工作站是融合慈善和专业社工服务的重要慈善载体,也是当下及未来社区慈善发展的主要推进方式。作为慈善事业的“最后一公里”,社会工作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助推社区慈善发展。

  首先,提高专业化水平,优化慈善规范环境。社会工作站作为社区慈善的新型发展模式,可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力量,积极联合社区居委会进行慈善信息管理,对于参与慈善活动的居民进行社区内表扬。此外,社会工作站还可实行慈善积分制,引导捐赠物资或者参与活动的居民根据积分优先享受社区某些福利待遇,进而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的方式加强社区慈善的互惠规范。由此,工作站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慈善项目活动执行的反馈机制,以保障慈善活动开展的有序进行。此外,社区工作站还可建立健全财务透明体系和独立审计体系,提高组织管理者的决策科学性,以制度规范强化社区慈善发展。

  其次,提高信任资本,强化社会认知嵌入。居民对于慈善的认知和信任感源于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由此,对于社区慈善信任资本存量的提升,需要加强慈善宣传、提升公益意识。社会工作站一方面应建立专业的慈善信息平台,进行公众号推送和总结宣传,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组织人员参观、发放小礼品的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慈善活动。同时,社会工作站可以借助专业数据平台,实施“阳光捐赠”,打造专属社区的慈善公众平台。对于社区居民、外来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捐赠的每一笔钱都要公开,项目资金做到“有捐必透明,一分也公示”。这样可以让社区居民、捐赠企业建立起对社区慈善的信任感。

  最后,提升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关系网络。一方面,确保慈善活动的开展具有适应性和能动性。这就要求社会工作站进行慈善活动的安排,不仅要从活动内容、时间、形式等进行专业化的划分,提高适应性,还要避免单一慈善活动,以居民为中心,提高居民能动性。另一方面,慈善网络的展开要具有联合性和协同性。社会工作站以慈善为目的,可通过与高校、政府合作,以交流会和联谊会为依托,在发挥慈善组织交流平台的作用下,吸引不同社区和不同领域的慈善组织参与到平台交流会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获知各慈善组织机构的信息和发展,还可在交流过程中吸引其参与到本社区慈善网络中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政策落实研究”(19BZZ08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