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公益:构建城乡共同体的一个新场域
2022年09月07日 09: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7日总第2487期 作者:赵文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作为改变城乡差异、促进城乡融合的有力手段,日益得到重视。2019年5月,我国开始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正在加速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的进程。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着力点在数字农业发展、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防护、数字化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力争在生产、环境、生活层面改变乡村面貌。

  与此同时,公益领域数字技术应用也日益兴起,《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将数字公益定义为,公益组织和相关方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提升公益组织运行效率、重塑公益事业价值链和协作网络,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从此角度理解数字公益,强调将组织的运作、管理决策、流程标准、人员思维与技能等融入数字化变革,侧重破解公益资源瓶颈,提升组织透明度,可更好地呈现和传递社会价值。从更广义上来理解数字公益,数字公益不仅是公益组织和公益人的数字化,还是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数字化。数字公益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可以高效激活社会公益各方主体,改变社会公益的组织、实施和互动等运行方式,整合线上线下社会公益资源,进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尤其是数字公益能否促进城乡互动、弥合城乡差异,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实际上,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支持下,城乡之间已经开展密切互动,形成了包括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的大量密切合作场景。尤其是近些年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社会公益事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出现了大量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公益场景。

  第一类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互相补充、融合提升的应用场景。一方面,为补足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短板,各方公益力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路径,创新数字公益场景克服城乡公共服务交流难题,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流向乡村。例如,国家建设智慧教育平台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真爱梦想基金会从2017年起就在乡村建设素养教育相关多媒体教室,并开发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互补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素养教育在城乡普及;腾讯专门开发“为村”平台为村庄及村民提供在线问诊等多元服务模块,涉及民生、医疗、教育、经济等,帮助乡村连接城市及第三方平台。另一方面,城乡借助数字化技术共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具有更大可能性,各方公益力量积极创新通过数字技术共享城乡公共服务的场景。例如,当前全国各地推进打造一体化智慧教育体系、城乡共享“数字化医共体诊室”“智慧医养”等新场景,如腾讯智慧养老24小时隐形护工,为城乡居民带来便利。再如,阿里等一些科技公司通过数智公共服务对乡村进行数字化改造(如建设“共享小院”“智慧文化礼堂”),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资源和方式,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价值。

  第二类是“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应用场景。各方公益主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各种场景重塑乡村主体的公益场景。一是各方公益力量创新乡村主体动员和培养的数字公益场景,增强乡村的“主体性”。例如,各方公益力量开展“新农人”“乡村振兴创业者”培养计划,阿里巴巴与新希望推出“新农人”计划,联合打造新型电商经营主体。再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公司更是投入流量资源,推出多元培训课程和技术工具支持,为同区域、不同创作者、不同方向制定更因地制宜的新农人培育计划。二是各方公益力量依托数字化技术,努力创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应用场景,提升乡村主体数字治理能力。例如,在乡村部署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各类信息,为村民和合作社提供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并实施应急管理。三是各方公益主体通过打造数字技术支持平台和项目,支持经济联合体和乡村公益人的成长。如“国仁绿色联盟”利用网站、电商平台,打造一批农民合作组织的经济联合体。除此之外,一些直播、短视频平台对乡村人物、风土人情进行公益性宣传,一些公益机构也探索使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公益下沉,如 “村居公益人项目”。

  第三类是促进城乡共同文化生产和交流的应用场景。新农人等乡村主体培育数字公益场景中,包含了大量提升乡村主体数字能力、数字素养的尝试。一是在《数字乡村建设指南》《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导下,一些地方、企业帮助乡村打造数字乡村全景智图,着力提高乡村居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二是数字公益中出现了创新展示乡村特有文化现象和特征的应用场景(如今日头条、淘宝、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助农直播、助农短视频)。不论是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还是村委成员、农户等,都在通过直播、短视频展示乡村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共同促进原来相对封闭的乡村进一步向全社会开放,不断融入全社会共同的文化和生产生活之中。三是一些促进城乡产生“共情”的场景也不断被创造出来。例如,“巡河宝”等数字化应用吸引城乡志愿者参与“守望母亲河”项目;微信小游戏《灯山行动》的玩家可以通过闯关对山区孩子的艰难产生共情,进而为山区孩子捐建路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融合提升、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共同文化生产和交流等方面出现了大量数字公益场景。这为城乡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城乡差距弥合。总而言之,数字公益已成为构建城乡共同体的新场域。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