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之“上虞经验”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孝德文化建设成果初探
2020年08月28日 07: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8日第1999期 作者: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孝老爱亲。他指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是中华道德始祖舜帝的诞生地,也是东汉著名孝女曹娥的故里。该地孝德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孝老爱亲的典范,积淀了孝风延绵、孝德流芳的人文气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虞持续推进孝德文化建设,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将传统孝德文化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道德文化发展经验。

  孝伦理与孝文化

  《孝经》有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其意是说,孝是人的所有德行的根本,对人的道德教化都是从孝这里生发出来的。孝不仅是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整个社会伦理的基础。从家庭伦理关系的角度看,孝伦理主要是协调和规范纵向代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孝是源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自然体现。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在题为“2019中国·绍兴(上虞)第三届孝文化节”的讲演中认为,“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就是从‘孝’开始的,小辈对长辈的孝是孝敬,长辈对小辈的孝是孝慈,平辈之间是孝悌,个人对国家则是效忠”。孝伦理明确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基本道德义务和行为准则,要求子女赡养父母、回馈父母的生养恩情。

  孝文化是建立在孝伦理基础之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切有关孝的器物、精神和制度等的总和。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孝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观念等多方面内容,表现为个人孝行为的诸种方式,呈现出悠久的历史性发展和广泛的社会性衍伸的基本特点。孝伦理是孝文化产生的前提,孝文化则是以孝伦理为原点展开的具体的道德实践形态。孝伦理观念形成后,对人的道德意识与行为方式能够产生辐射、衍化和渗透功能,孝文化由此得以在社会生活和伦理关系中发挥重要的道德协调和道德规范作用。上虞在新时代弘扬亲情孝道,以孝文化浸润人心,正是对虞舜、曹娥、包娥等历史人物的孝伦理精神的发扬光大。

  上虞孝德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

  一、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上虞是中华孝德文化的发源地。学术界一般认为,三皇五帝的尧舜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初始时期,也是孝德文化的始倡时期。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中,男孝首篇“孝感动天”的舜帝、女孝首篇“投江负父”的曹娥均出自上虞。自虞舜以来,上虞孝德人物故事弦歌不辍,上至士大夫,下至黎民百姓,孝贤人物群星璀璨。上虞现留存有曹娥庙、朱娥庙、孝闻岭、孝子碑等18处孝德文化实物、遗址和遗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根据上虞区文广旅游局提供的资料,2008年“非遗大普查”以来,上虞区共有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约173项,在以孝德文化为核心的非遗项目中,进入省级非遗名录2项、市级非遗名录1项、区级非遗名录4项,比如,虞舜传说、曹娥庙会、谢安故事、曹娥与曹娥庙的故事、朱娥的故事、千古孝媳赵五娘等。2010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上虞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工作驶入快车道。丰富的孝德文化资源是历史给上虞的馈赠,也是上虞开展孝德文化建设的历史源流与重要依托。

  二、上虞孝德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虞党委、政府循着一脉相承的孝德历史文化渊源,把深化孝德文化建设纳入“人文上虞”的工作重点,以传承发展孝德文化为载体,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打造孝义道德高地,延续优良的文化基因,融入时代元素,推动孝德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和谐共处、交相辉映,打造出上虞城市文化的“金字招牌”。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2010年。据上虞区孝德文化研究会介绍,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发端于中小学德育工作。1997年,上虞百官小学率先启动“孝德教育工程”,将孝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课题和办学特色,并加以研究和提炼。随后,上虞教育主管部门将百官小学的经验在全区推广,中小学德育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的陈敏尔同志到上虞调研,对德育工作经验作出高度评价,并建议加大孝德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将孝德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向纵深发展。历经数年发展,上虞弘扬孝德文化、开展孝德文化建设的工作跨入崭新阶段。2010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上虞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同年8月,上虞区孝德文化研究会宣告成立。

  第二阶段,2010—2017年。2012年,上虞向社会各界征集上虞精神传播语,最终确定为“崇孝守信,务实创新”,“崇孝”作为上虞精神的首要地位得以确立并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和提升文化自信,在这样的文化发展态势下,怎样擦亮孝德文化的“金字招牌”、赋予孝德文化新的时代价值,成为上虞重点谋划的大文章。2015年7月,《上虞市民孝德公约》正式发布,公约主题为“勤学修身,崇尚孝德。珍重家庭,善事父母。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明德至善,孝行天下”。在上虞,孝德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融入到社会治理、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传孝德”“修政德”“立商德”,渐渐延展至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通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上虞孝德文化建设走上了常态化、普及化轨道,呈现出政风清廉、民风淳厚、家风和谐的景象,孝德模范和典型人物层出不穷,孝德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卓著。上虞在2017—2019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孝文化节”,先后八次举行民间祭舜活动。与此同时,广大中小学生群体涌现了许多孝德模范典型,上虞区东关中学学生曹秋芳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华维文澜小学学生李欣珂被评选为“2019全国最美孝心少年”,丰惠中学学生杨景程被评为“2019年中国好人”。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上虞进一步挖掘孝德文化、积极拓展其新时代价值与内涵,结合曹娥老区拆迁工作,上虞推进建设中华孝德园等“城市新地标”,并规划建设孝德文化小镇等精品项目。2020年,为积极传承和弘扬独具上虞地方特色的孝德文化,上虞区人民政府申报了省级孝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此外,孝德文化还作为重要的人文因素,参与到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构建中,为上虞“道德经济”的形成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如今,上虞已位列全国百强县(区)前50位,上市公司达到18家,经济发展成就斐然。

  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成果调查分析

  尽管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但如何在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孝德文化建设推向深入,提升孝德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例如,孝德文化建设有否达到预期成效,孝德文化建设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政策措施、实施路径和工作机制是否合理,如何制定孝德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等。因此,有必要全面梳理和总结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发展成果,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回答好上述问题,推进孝德文化建设新发展。

  2020年4月以来,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和区政府成立专家组,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网上问卷调查,对孝德文化建设经验与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围绕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发展路径”和“规划目标”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和研究。

  一、调查工作概述。调查工作以上虞及周边区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将20个单选或多选题以及60余项参数设计到问卷中,通过辖区内主流媒体的公众号、微博等发布线上问卷,答卷后自动计入数据库。此外,此调查还对上虞20余个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乡村以及部分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发放了纸质问卷并进行现场访谈。调查工作自2020年5月20日启动,6月20日结束,历时一个月,共回收5196份有效问卷和访谈记录。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专家团队遴选了1%的调查对象进行手机电话或微信追踪,通过“一对一”方式沟通检验答卷信度,力求真实、有效且对某些关键问题“知其所以然”。

  二、问卷分析。通过调查,印证了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反映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下面从“孝行实践”“文化开展”和“成效评价”三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诠释。

  1.孝行实践。了解孝德文化的认知程度,可借助子女孝行实践的细节进行观测,例如,是否熟记父母的出生日期以及是否掌握父母健康情况等。

  能否记住父母生日是沟通长辈与晚辈间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基本表现。86.37%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够准确说出父母的出生日期”,13.63%的调查对象“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的出生日期”。

  相较于父母对子女身体健康状况的关心程度,子女对父母的孝行实践亦应落实到具体的关爱行为之中。57.51%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够准确说出父母近期服用过的药品名称”,24.71%的调查对象表示“父母近期无疾病”,17.78%的调查对象“无法准确说出父母近期服用过的药品名称”。这一数据,以具体的药品名称为显性指标,可知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对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充分掌握并熟知,表明孝德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与覆盖面已经达到一定成效。

  孝以敬为先,敬是孝行实践的情感基础。公婆或岳父母是非血缘关系亲属,对他们的孝更体现在“敬”字上,因此,对于岳父母或公婆询问不感兴趣话题的反应方式,亦可作为衡量子女孝德态度、孝行实践程度的观测指标。被岳父母或公婆询问不感兴趣的话题时,有65.82%的调查对象表示“可以做到耐心讲解”,30.48%的调查对象“偶尔会向对方解释”,2.31%的调查对象表示“回避这一话题”,1.39%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代沟且不去解释”。一般情况下,家庭中出现代沟问题,需要长辈和晚辈双方共同努力予以化解。超过95%的调查对象“尝试耐心讲解或偶尔解释”,充分反映出子女对消除双方代沟问题的态度。

  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婆媳关系是孝德文化建设中的工作着力点与难点。由于该话题对当事人来讲较为敏感,因此设置了回答“亲友家庭的婆媳关系”的问题。在调查对象的亲友家庭中,回答“婆媳关系融洽”的占比72.06%,“婆媳关系一般”占比26.79%,“婆媳关系矛盾重重”仅占1.15%,由此可见,上虞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已经受到孝德文化的积极影响。

  在现代社会养老服务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赡养老人的途径日益增多,养老院及老年公寓等社会养老机构成为子女赡养老人的新选择。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仍有少部分人对社会养老的方式持否定态度。在对“送父母到养老院(老年公寓)养老”这一行为的态度方面,61.66%的调查对象认为“这是社会趋势且与孝无关”,22.4%的调查对象认为“这是不孝行为”,15.94%的调查对象认为“这是尽孝的体现”。这一调查数据表明,人们的传统孝道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持续影响着子女赡老行为的选择。新时代的敬老养老观念,要求传统孝德文化的内涵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以适应现代敬老养老模式的变革。此外,根据调查反馈,在赡养老人的方式选择上,81.76%的调查对象选择“与老人一起住或就近居住”,14.09%的调查对象选择“雇佣人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且抽空回家看望”,3.23%的调查对象选择“将老人送到社会养老机构”,0.46%的调查对象选择“将老人安置在家自理生活”。

  55.89%的调查对象表示“在生活中经常交谈与敬老相关的话题”,39.95%的调查对象“偶尔交谈”,4.16%的调查对象在生活中“并不经常交谈与孝德相关的话题”。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敬老”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此外,58.66%的调查对象表示“周围较少有不尊重或伤害老年人的情况”,23.33%的调查对象表示“没听说过此类现象”,18.01%的调查对象表示“此类现象很多”。这一数据反映出不尊老、不爱老的现象仍然存在。

  2.文化开展。社区村居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孝德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责任,而孝德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抓手,其开展的数量规模与推广效果可以作为评价孝德文化开展水平的指标。

  48.73%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居住的社区或农村“经常开展孝德文化活动”,40.18%的调查对象表示“偶尔开展孝德文化活动”,11.09%的调查对象表示“没听说过所居住的社区或农村有孝德文化活动”。

  孝德文化能否深入人心,取决于人们对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只有亲身参与孝德文化的相关活动,方可将孝德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5.27%的调查对象表示“偶尔参加孝德文化宣传活动”,40.65%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参加孝德文化宣传活动”,14.09%的调查对象表示“没参加过孝德文化宣传活动”。这一数据说明孝德文化活动宣传推广方面尚有空间。

  对于孝德文化宣传活动的参与方式,37.37%的调查对象表示“社区或村委会通知”,34.68%的调查对象表示“通过单位通知”,18.28%的调查对象表示“通过自媒体报名”。这一调查结果中,通过社区或村委会参与孝德文化活动的比例最高,说明基层组织对于推进孝德文化建设影响较大。

  3.成效评价。对于上虞孝德文化宣传工作的评价方面,61.43%的调查对象认为宣传效果明显,21.94%的调查对象认为宣传形式和内容有待提高,15.70%的调查对象认为宣传力度不足。对于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总的成效评价,68.59%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成效,30.48%的调查对象认为成效一般,0.92%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成效。

  对于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影响方面,按照调查对象的认可度排序前六位的依次为“社会风气”“人才教育”“老龄事业”“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政风建设”。总体来看,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在社会风气营造方面成效尤为突出,人才教育与老龄事业等方面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促进基层治理、政风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影响相对较弱。

  在对未来5年上虞开展孝德文化建设的态度方面,91.92%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信心”,6.24%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信心”,1.85%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关心”。调查结果表明民众对未来的孝德文化建设工作充满期待。

  此外,95.61%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成为上虞孝文化节的义务宣传员或志愿者,4.39%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愿意成为上虞孝文化节的义务宣传员或志愿者。表明近3年来上虞孝文化节在本地居民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

  上虞孝德文化发展的未来预期

  一、以传统文化创新提升城市影响力。传统文化能够涵养一座城市、聚力一个社会。除了虞舜、曹娥等孝德文化元素,上虞的梁祝文化、东山文化、佛教文化、乡贤文化、青瓷文化、春晖文化等传统文脉源远流长。上虞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孝德文化建设上积累了经验,亦可将此经验应用于弘扬与传承东山文化、梁祝文化等方面,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精神的价值转化,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丰富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大、做深文章,将上虞打造成浙江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城市样板。

  二、培育全国知名节会品牌。尽管与曲阜孔子文化节、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巴马长寿文化节等节会品牌的影响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始于2017年的上虞孝文化节厚积薄发,现已成为区域孝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宣传平台。文化节会是城市的窗口,能够展示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城市知名度、结交各界朋友、引入更多资源和获得社会认同,策划得好,影响力就大,影响力大,资源汇集能力就强。实现品牌化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是地方节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上虞进一步加强孝文化节内涵、形式和价值的挖掘与推广,有望在全国数百个文化主题节会中脱颖而出,打造成为全国影响力居前列的节会品牌。

  三、“上虞经验”具备全国推广价值。孝德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抓手,在这方面,上虞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下一步,应总结成功的经验,巩固已有的成果,将深化孝德文化建设列为上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部分,争取纳入绍兴市乃至浙江省的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通过1—2年的时间,夯实基础,持续完善,不断创新,将孝德文化建设的“上虞经验”向全国推广,推动全国其他地方孝德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的“上虞经验”

  上虞立足本地丰厚的孝德文化资源,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成绩较为突出。为此,专家团队梳理总结了上虞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的“五个经验”。

  一、以孝德文化建设提高青少年德育水平。当今社会,青少年孝亲意识尚浓,孝德态度及价值趋向也是积极的。然而,一些青少年敬养行为在弱化,思考问题以自己为重心,较少主动了解关心他人和父母。对此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凌友诗在上虞调研时指出:“孝德教育素材莫过于人物的学习,而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孝行,而是要教孩子孝心。”

  20余年来,上虞利用本地孝德文化资源探索青少年德育建设,通过挖掘虞舜、曹娥、包娥等文化素材,培养孩子的“孝心”,坚持推广孝德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制作主题影片,以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形式陶冶情操。据上虞区司法主管部门介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校园欺凌发生率持续下降,孝德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上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之举,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以孝德文化建设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做好养老、敬老工作,满足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亟须孝德文化的价值引领与道德模范作用。上虞倡导孝德文化回归家庭,让老年人在家庭里得到更多的照料和温暖,通过创新日间照料中心机制、十余年坚持举办“敬老月”活动、以“新乡贤”的力量组织社区和农村老年艺术团等形式,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工作压力。

  上虞持续倡导和规范子女的养老行为,不仅给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供给,也能更好地对老人进行精神奉养,并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孝道意识,能够起到督促个人、社会、机构实践尊老、孝老、养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老龄事业发展水平。

  三、以孝德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上虞积极探索孝德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新路子,鼓励更多的企业打“孝德牌”,开发孝德文创产品,扩大孝德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

  上虞孝德文化与经济融合形成了三个值得肯定的成果:孝文化产业方面,包括孝文化出版业、孝文化会展业、孝文化影视业、孝文化旅游业等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养老敬老产业方面,包括老年食品业、老年服装业、老年文化娱乐业、养老院、保健院等发展迅速,与老龄事业相得益彰;孝德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包括孝德文化+小镇、孝德文化+金融,也取得丰硕成果。例如,上虞农村合作银行出资1000万元设立上虞孝德基金,每年提取利息30万元用于开展各种孝德活动,采取提供孝德贷款、针对员工的孝德基金、每月打到员工父母账上的孝德奖金等方式推进孝德文化建设。上虞孝德基金由基金理事会具体负责管理,宣传部、文明办、农村合作银行等1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

  四、以孝德文化建设改善基层治理能力。上虞不仅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还是“中国乡贤文化之乡”。上虞选树当代的“孝德乡贤”,以行政力量推动“乡贤下沉”,开展医师、教师、律师和公务人员、银行职员等群体“三师两员回归”活动,组织开展孝德公约制定、社区孝德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弘扬“孝德乡贤文化”。

  上虞孝德乡贤为形成良好家风、村风、民风营造和谐氛围,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提供情感支撑,为社会服务的完善提供基础保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上虞成功实现乡贤全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动态化、全域化,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春晨曾于2015年对上虞乡贤文化做出评价:“上虞乡贤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实践效果,都表明了上虞作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实至名归。”

  五、以孝德文化建设提升廉政建设水平。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孝德文化是家庭和谐的根本,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上虞区从党政干部的家风、家训入手,做足“孝廉”文章,以“虞舜清风”等廉洁文化品牌为抓手,以“全家腐”为反面典型敲响家风警钟,让反腐工作管到“家”,让廉洁教育走到“家”。根据上虞区纪委的介绍,近几年全区涉纪信访举报量逐年下降,孝德文化建设提升了党风政风建设水平,进而净化优化了上虞的政治生态。

  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专家团队为此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对策性改善建议。

  上虞孝德文化建设中有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如下。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影响尚未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对城市精神的浸润作用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上虞孝德主题文物保护与开发目前仍停留在基础性挖掘整理与开发阶段,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等现象,文化产业项目的形式相对单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尚不突出。上虞孝德文化建设还未走出“本地化”的窠臼,外界对其建设成效的知晓度与认可度尚未达到预期目的。根据舆情分析,在虞舜、曹娥及孝德文化话题的全网检索中,对上虞的讨论不足10%。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够,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和共享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缺乏市场化运营机制,协调、统一和高效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对此,专家团队提出今后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对策性建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做好孝德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通过对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成果的实证研究可知,一方面,从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由点及面”的发展轨迹来看,缺乏一定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遵循“以点带面”的工作部署方针,逻辑认知和路径设计缺乏一定的整体观。建议进一步厘清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系统中内在各个维度的联动关系,用体系化的方法指导建设工作,建立协调、统一和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发展路线、实施路径、未来方向的明确认知,制定孝德文化建设与发展长期规划,找对、找准建设路径,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具体实施中相互促进。

  二、以机制创新推出学术研究力作和文艺精品。通过对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成果的实证研究可知,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开发内容相对缺乏文化主旨和精神内涵,而现有的文艺作品与学术作品难以突破本地化的发展局限,尚未形成广泛影响力。建议将协同创新机制与孝德文化实践相结合,为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一方面,通过与国家级、省级文艺团体共建创作机构、共建精品项目的形式,为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全国智力资源,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借助越剧、畅销书、影视剧等作品将上虞推向全国。另一方面,推动建立上虞孝德学术基金,鼓励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开展以上虞孝德文化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以学术传播提升上虞孝德文化的知名度。

  三、以孝德文化涵养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成果的实证研究可知,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影响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城市精神的浸润作用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孝德文化资源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上虞孝德文化经典素材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建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上虞应利用好“虞舜”“曹娥”两张孝德名片,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乡村自主开展家风家训创建、孝德榜样创树等主题活动,由区委牵头培育和认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家庭、社区、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体孝德文化践行典型,选出孝德个人典范在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报道。

  四、文教融合打造孝德文化研学基地。通过对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成果的实证研究可知,上虞拥有丰富的孝德主题景观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经验样板,青少年德育工作始终是上虞孝德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为研学和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载体。建议进一步加大文教融合的力度,此举既可以发挥道德文化资源的教化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促进孝德文化在全国的推广传播。

  五、让“虞文创”走向全国。通过对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成果的实证研究可知,孝德文化产业对上虞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尚不突出,其原因是市场活力不足。针对上虞孝德文化建设有内涵、缺外延的问题,建议上虞进一步引进文创企业,加大孝德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力度,借助“孝德小镇”建设,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时,鼓励利用文创产品和自媒体作品强化“虞舜”“曹娥”“梁祝”“东山”等文化元素与上虞的关联性引导,带动梁祝和东山文化认知与传播,让“上虞”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让“虞文创”走向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传统孝德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内涵,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历史根据和现实基础。“事亲至孝”的虞舜、“孝感动天”的曹娥所承载的孝德精神,经千年岁月流转依然历久弥新,已成为上虞人民生命和品行中的精神坐标。20余年来,上虞区委、区政府把“深化孝德文化建设”作为“人文上虞”建设的重要内容,延续优良基因、融入时代元素,推动孝德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通过孝德文化建设提高青少年德育水平、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改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廉政建设水平,全力塑造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城市样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虞经验”。鉴于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在调研时认为:“上虞将孝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加以推广是一个非常富有远见的行动,相信孝德文化一定能够在上虞生根发芽,最终影响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孝德文化传承之“上虞经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进程中对传统文化尊重和礼敬的点睛之笔。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