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理念促进思政课建设升级
2023年08月25日 1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25日第2721期 作者:刘金林 郭雅玲

  2020年11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来自全国130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出席的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根据这个宣言达成的共识,新文科建设对于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文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导向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新文科建设在专业优化方面的目标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新文科建设对课程体系方面的目标是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可以说,新文科建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使思政课程能适应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提升高校师生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逐步走向打破学科壁垒、专业细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淡化学科边界和专业分立,探索专业交叉融合的道路。这就给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知识储备、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带来了挑战。需要加强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文科发展的形势。首先,要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加强思政课后备人才培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招收硕士生、博士生时应吸引适应新文科发展需要的多学科背景生源,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高层次人才生源的学科背景多元化。其次,还要加强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适应新文科发展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带来的各种挑战,特别是要进一步拓宽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引导思政课教师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实行思政课教师授课对象所属专业的相对固定化,提高思政课教师对特定专业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育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并树立先进典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除了完善校内工作,还要引导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与专题调研活动,让思政课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增知识、长才干,让思政课教师有更多机会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处理好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的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让所有高校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各自的育人责任,实现各类课程尤其是专门课程都能够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统一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实践之中。处理好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系,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育人工作打下基础。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专家的指导作用,引导课程思政建设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教育,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等教育内容。明确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特定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同步推进思政课程示范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在大力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时不能忽略思政课示范课建设,应发挥两类优质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各种课程共同育人的合力。

  三是要解决好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新文科建设对很多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需要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才能适应这一形势发展。首先,应吸收相关学科背景教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比如聘请法学教授指导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翻译学教授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翻译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授指导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人才培养过程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其次,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骨干带领研究生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跨学科课题研究,形成一系列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推进新文科建设中的地位。再次,要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着力为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学历提升的问题提供学科解决平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人才梯队的支撑。最后,要在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进修等方面增加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发展的培训内容,引导思政课教师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推进新文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总之,一定要实现高校的各类课程都能够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避免“两类课两张皮现象”的发生,才能确保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