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月01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1日第2703期 作者:本报记者 班晓悦

  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7月8—9日,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专家学者们聚焦“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为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以创新促发展 

  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稳定发展,逐渐形成全球最大、最多样化的国际语言教育体系之一,在中文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多次寄语海外中文学习者和汉学家。2023年1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时强调,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学习中文,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7月3日,习近平主席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时强调,希望各国汉学家作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目前,在中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彰显了语言学习交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表示,国际中文教育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会友,通过语言交流,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形象,也促进了世界多彩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人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宋永波看来,随着各国中文学习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日益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各国各地区中文教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理论创新研究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谈及如何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宋永波提出,健全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丰富国际中文教育办学形态,提高国际中文教师队伍素质,开发实用、适用的教学资源,聚焦理论前沿和教学实践,组织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活动。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建议,首先,做好国际中文教育的顶层设计,兼顾学科与事业发展,构建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次,积极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现代化。再次,挖掘国际中文教育传播潜力,把国际中文教育从以教学功能为主,提升到教学功能与国际传播功能兼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后,依托新文科建设,全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华文化要更好走向世界,离不开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认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是为世界各国培养两种人才:一种是懂中文、会中文的“双语或多语人才”;一种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教师、中文翻译家和汉学家、中国通。这两种人才都需要具备跨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外国学习者如果掌握不好汉语书面语,在非汉语环境下就无法了解中华文化的真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将会落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认为,探讨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领域及方向,将有利于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人才培养,从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与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吴应辉提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类别可选择设置国际中文课程与教学、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及虚拟空间中文教育这八个领域。

  目前,国际中文教育有两大趋势,一是中文作为外语引入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二是成人教育领域的“中文+X”备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李泉针对低龄者中文教学缺乏教材、大纲、教学资源,缺乏汉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打好拼音基础,学拼音是汉语学习的第一关;其次,小学中文学习以听说为主;最后,中文教学须确立多元化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校制策、因材施教。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李宇明详细介绍了“中文+X”的发展阶段,并提出“中文+X”应是常态,“纯中文”学习是特殊的。在“中文+X”中,X可分为专业、技能、职业、职业教育四类,“中文+X”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从“中文”到“X”,让中文成为工具语言。

  “中文+”和“+中文”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的两驾马车。前者以汉语教学为中心,而后者以行业领域为中心。英国伦敦理启蒙大学教授张新生认为,“中文+”和“+中文”两者互为表里但都强调中文的应用,“+中文”因其特点不再是狭义的由语言为导向的中文传播,它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向更广阔和纵深的领域发展,是国际中文教育拓展和实现其终极目标的基础,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合理运用新技术 

  当今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也令国际中文教育业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崔希亮表示,网络技术、AI技术、VR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工具,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让科技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以人工智能在语言分析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崔希亮表示,人工智能既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也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资源。不过我们也应关注到,人工智能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极大影响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教师的权威性、学习者以往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创造性。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教育”是大势所趋。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智能手机辅助语言学习(MALL)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与语言学习深度融合引发了语言教学的变革。未来MALL的研究将向着教学目标日益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更具个性、教学情境趋于真实的方向发展,未来MALL这一跨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范式也将与其他学科相互借鉴,共同探索。国际中文教育学者尝试将移动技术应用到中文教学中,未来移动技术辅助中文学习研究可以检验现有结论,丰富完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治敏建议,我们应该从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探索“经济先行,语言文化跟进”的发展思路,建立“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纽带,力图以经济合作和对外投资为线索,梳理并勾勒出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为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传播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大数据抓取,获得关键信息与数据,构建国际中文教育行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