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闯新路、敢于斗争等独特精神,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独特精神转化为广大乡村干部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进而在乡村振兴中勇闯新路、敢于创新。众所周知,乡村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信息技术等条件限制,一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富饶的贫困”等难题。面向新时代,我们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支撑作用,不断激发乡村干部群众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通过采取“产业+”“文化+”“互联网+”等模式,推动红色旅游进村、文化产业驻村、“民宿经济”入户,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同步,在开拓进取中走出一条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带动作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支撑作用,关键在于做好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各地红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且大部分分布在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使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地区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农副产品等元素深度融合,形成“红色+”的多元产业形态。例如,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深度融合,形成复合型、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高端旅游,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各地可以因地和因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的不同而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红色旅游,增强红色旅游的趣味性、教育性、参与性,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感。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涵养作用。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精神源泉,也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好自己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将其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与乡风、家风、民风以及乡规民约等结合起来,繁荣乡村文化。此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涵养作用,还应在深挖其潜力的同时,加大保护力度。通过深入推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厚植乡风文明根脉,丰富村民精神世界,让村民的精神家园有“根”可守,有“乡愁”可觅,有“诗与远方”相伴,从而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