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势在必行
2023年05月23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23日第2655期 作者:温兴琦

  创新是当今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从发达国家到新兴经济体,各国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竞相提升创新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在多个创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稳步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高质量发展合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我国创新效能和创新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紧迫。突破创新桎梏,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开放创新生态”概念提出之后,之所以能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究其根源来说,是其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效能显著、内在逻辑自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创新理论发展至今,历经多个阶段,在不同学者的努力探索中,实现了理论思想内容的丰富发展和实践指导功能的大幅跃升。自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产生以来,创新系统构成要素及其构建路径就成为创新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早期的创新系统理论在颠覆传统创新理论“线性创新”范式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创新的非线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认为知识流动性、知识扩散力和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是决定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关键,同时也非常突出与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金融体系及创新文化环境建设。此后,创新生态理论在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创新系统构建和运转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瓶颈,提出不良的创新生态既是创新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创新不足的必然结果。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各类主体相互联系、竞合共生、协同演化,创新只有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一旦形成,就具有显著的创新物种多样性、竞合共生性、开放融合性、动态演进性和地域空间性等主要特征。由此可见,开放创新生态是对创新系统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是创新理论发展的新产物。

  任何人类活动方式都根植和内嵌于特定的历史阶段之中,创新活动及其组织模式也不例外。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不仅大大解放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生产力,也通过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发展,加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颠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方式,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为人类社会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动力的科技创新,在起始时间、发展动力、根本要素、主要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均与社会变革保持高度同步。当前,全球各创新领先国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全球化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洞察时代对科技创新及其组织模式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纷纷出台各种创新战略并深入实施。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紧密融合,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越来越紧密,创新也步入“地球村”形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越来越成为创新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科技发展的驱动下,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持续演进和升级,创新的主流模式和内在规律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崭新的面貌和趋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正在步入新的科研范式变革周期,前沿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创新范式发生颠覆性转换,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层面取得重大进步。以数据密集型为典型特征的科研范式重要性日益凸显,研发活动呈现显著的网络化、生态化趋势,开源开放、知识共享、应用导向、场景驱动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创造了新机遇;技术集成愈加普遍,为大量科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多主体协同创新趋势日渐明显;科技研发与应用深度融合态势持续深入,创新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市场需求—技术需求—科学突破”的反向互动显著增强,创新的驱动力量、功能目标和社会属性等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创新呈现的新规律和新趋势,客观上要求创新活动变革更加开放化和生态化,这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基础。

  创新是时代主旋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科学布局,精准施策,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升创新生态效能,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科技创新竞争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