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05月18日 09: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8日第2652期 作者:赖德胜 吴克明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质量发展需要办好高质量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来阐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而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发展高质量教育,对于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高质量教育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高质量教育既关乎民生,更关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方面,高质量教育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生动体现,而且可以助推高质量发展。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和长时期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都有力证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质量教育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力地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国民收入水平;高质量教育通过传承、传递、传播先进文化,切实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了精神文明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可以为高质量教育提供重要保障。教育发展不仅需要经费投入,而且需要长期、稳定和持续的投入。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加,为教育投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投入总量稳定增长,2022年全国教育总投入接近6万亿元。在充足的教育投入保障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匹配,形成良性循环。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高质量教育应当与创新人才培养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继续保持人口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离不开高质量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融合发展。当前,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以创新驱动代替传统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不只是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和教育某些部分或某些环节的变化,而且涉及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等诸多层面的整体性变革。我们应当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第三,高质量教育需要注重规模、质量与结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教育类型和层次齐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发展战略从注重扩大规模转向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结构的优化。这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以高质量教育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教育结构的优化及其对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变革的适配性。在教育类型方面,需要充分发展各种类型的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教育专业结构方面,需要依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人才高地建设的趋势科学决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朝阳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就业创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四,高质量教育需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承载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担当。教育公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教育在国家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人人都有通过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五,高质量教育需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质量教育内在要求涵养师德师风,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教师职业具有价值性、伦理性、复杂性、教育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换言之,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成为一名高素质教师,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专业成长和发展之路,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入学习。同时,需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激励更多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经师”,而且要做一名高尚的“人师”,坚持“立德树人”,做学生为学、为人、处事的示范,努力成为“大先生”。总之,高质量教育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以高质量教育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