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读懂中国打开“思想之窗”——访印度新德里金砖国家研究所所长高兴
2023年05月12日 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2日第264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白乐

  

  近年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等以多语种形式对外出版发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最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领导人著作。习近平主席的著作以及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成为外国学界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诸多外国学者从学术角度对这一重要思想展开学术研究。印度新德里金砖国家研究所所长高兴(Binod Singh Ajatshatru)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近年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研究和认识。围绕如何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以及当今世界上的重大价值等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高兴。

  为国家发展“领航掌舵”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共二十大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作为长期观察并亲历中国发展数年的外国学者,您对这一思想有着怎样的总体认识?

  高兴:习近平主席具备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所应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智慧。毋庸讳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强大和鲜活的生命力,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的“思想之窗”。2023年中国两会胜利闭幕后,它将继续成为中国新一届政府机构领导内政外交的指导思想。

  在我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因地制宜”的治国理念,其精髓可以归纳为中国人民经常提到的“实事求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深化改革开放探寻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新发展理念,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成功地加以实施。这些新发展理念针对中国社会特有的发展难题和突出矛盾加以破解,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独特方案,也可以视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经验的提炼升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全方位进步。

  要探索出能够有效治理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制度和治理模式并将其不断优化并不容易。而中国做到了这一点,并成绩斐然,值得称赞。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领航掌舵”下,中国在寻求最适合其历史条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国家治理和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报》: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有句谚语“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您如何看待中国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高兴:中国发展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一位有胆识、有智慧、有能力的国家领导人可以带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从贫穷落后走向世界领先,可以带领一个国家的人民从过去只着眼于自身温饱到如今热衷于探讨世界格局。今天,中国不仅有意愿而且更有能力影响世界、改变世界。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经济,中国的好消息就是世界的好消息。

  谈及国家领导人决策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中国的减贫故事。在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国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这助力中国如期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也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赢得全世界的赞许。

  国家领导人决策的正确性,也体现在过去三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保证民众生命安全。在新冠病毒袭击全球的艰难时刻,中国经受住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以令世界惊叹的公共紧急事件响应能力和突发风险化解能力,最终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成为全球抗疫的典范。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如今,中国又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各地区各部门复工复产井然有序,社会经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显著减缓、全球经济硬着陆可能性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令世界称赞。

  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深知不断改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因而通过从严治党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更为灵活务实,且掌握先进理论的党。中国政府也深知“善治”的重要性,因而朝着训练有素、精准施策的目标不断前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各级政府的决策过程被认为是契合实际且卓尔有效的。中国政府官员能够清楚知晓自己人民的生活是好是坏,能够精准判断中国社会存在哪些优势劣势,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长期政策计划。同时,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府相比,中国政府具备坚定不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中国政府总是善于“西为我用”,并以非凡的毅力、恒心和充分的创新意识实现既定的社会发展目标,最终超越西方文明成果。

  “中国之治”保障实现“中国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世界,民粹主义成为一些西方国家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直接导致各国内部各种矛盾冲突加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将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此,您如何解读?

  高兴:的确,随着近年来的“逆全球化”趋势,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蔚然成风,让所谓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民粹主义领导人获得成功。其有机可乘的背后,是西方发达国家各矛盾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及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制度危机。在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上,也曾涌现过民粹主义领袖的崛起,这一政治痼疾为国家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和灾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并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发了一些自由派学者的讨论,他们不愿接受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政治制度得益于其固有的先进的民主性质,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鲜明特质。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场辩论将进一步启发我们了解中国治理体系的优势。与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等“西方之乱”相比,“中国之治”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至上”重要性的清醒认知,并将其对内转化为“埋头搞发展”的不竭动力。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习近平主席描绘的“中国梦”,它强调为中国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平日里我常常关注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金句,其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我曾多次到访中国并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我所到之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内地还是沿海,中国百姓均过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日子,整个社会安定有序。在今日中国,人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的民生理想。无论中外公民都丝毫无须为出行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担忧,人们可以很好地享受一个有着健全基础设施和充足公共产品供应的社会带来的极大便利。国际知名民调机构益普索集团(Ipsos)等发布的调查报告均显示,中国民众对党和政府、对国内社会形势、对自身生活质量都有着较高的满意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也是全人类的胜利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共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西方现代化相比,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亮点,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哪些启示?

  高兴: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无可置疑的优秀道路。与西方现代化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相比,中国的现代化成果能够公平地惠及全民。中国建立了与其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和税收制度,并尽力使不同纳税人群都能从这一制度中受益。中国也注重不同省份、地域之间的协同发展,贯通全国并覆盖边远地区的高铁网络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即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一大证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建立了现代化的腐败治理制度。习近平主席对于反腐行动的鲜明立场和坚定意志,国际层面赢得了不少“忠实粉丝”。今天,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商勾结蔚然成风,从内部不断侵蚀着国家政权,导致公共政策成了利益集团的工具,严重妨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对比之下,中国的反腐成果使得中国在短短数年内成为世界上腐败行为爆发率较低的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与飞跃,激励着每一个全球南方国家确立属于自己的发展目标,通过自力更生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全人类的胜利。如此庞大的人口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而不打扰邻国的幸福——这一现代化故事着实鼓舞人心。同时,中国经验也启示各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各国必须做出的正确选择。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百姓的日常点滴。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森林、沙漠、丘陵、高原、盆地、山脉等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这种先天的生态治理难度也带给中国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以及为实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而不懈努力的勇气。正因如此,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不盲目照搬过去西方“以污染换取发展”的工业化道路,而是探索符合自然规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确保生态健康的同时增进民生福祉。

  正如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它展现了不同于西方有关现代化的普遍性主张和对全球秩序偏见的另一幅图景,这些偏见往往偏袒发达国家而歧视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得到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肯定。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密切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并将其作为国内现代化政策制定的镜鉴。作为多党执政的民主国家,印度虽无法完全复制和照搬中国的治理方式,但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因素。印度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有必要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提炼一些政治、社会、法律等制度方面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度思考人类社会重大“时代之问”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前,习近平主席从世界发展大势出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近三年,他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您将这三大倡议比喻为中国为推动实现更美好世界愿景的“三驾马车”。那么,您如何认识习近平外交思想及以上倡议所产生的国际性影响?

  高兴:习近平外交思想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宏大丰富的研究课题,体现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当前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当前,一些海外学者在从理念品格到具体政策层面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展开研究,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对话和讨论。一直以来,西方文明优越感深入西方骨髓,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也根深蒂固,然而,中国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西方对华错误认知,用自己踏出的路子让“中国崩溃论”崩溃。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证明,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不仅对百姓有利,也对周边国家有利,更对全世界有利。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本世纪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国际项目,为沿线国家地区带去了持久深远又实实在在的益处。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助力下,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物流联系得以改善,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得到加强。自古以来,中国即重视周边国家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历来有着乐于向别国伸出友好之手的文化传统,即使在历史上的困难时期也是如此。中国深知,在自身富有的同时让邻国富有,是一件“美美与共”的幸事。中国也深知,“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参与国和平稳定的政治条件,因此始终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这一点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曾公开强烈反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各个地区竭力遏制倡议相关项目,将其视为对现有西方体系的间接挑战,甚至将其抹黑为“新殖民主义”。然而,事实证明,“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倡议,而非搞小圈子的“中国俱乐部”。通过向沿线国家地区提供贷款、技术、工程支持,大量的中国企业在他国以一种符合当地民俗、生态、传统的本土化方式落地生根,受到当地民众的大力欢迎。即使对于战乱中的阿富汗,“一带一路”倡议也能雪中送炭,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为其交通网络和经济贸易带去便利。

  三大倡议的目标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相契合,可以视为在理论层面中国对当今时代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作出的回应。其中,习近平主席在今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指明了一种各国文明所应有的相处之道。我相信,这“三驾马车”将载着中国驶向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构建和谐共生世界的新未来。今年印度将担任新一届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其间将要讨论的重点议题包括减轻贫困、粮食安全、金融发展、工业化、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疫情大流行应对与疫苗供应、数字时代的数字经济与互联互通等。为克服这些议题带来的治理难题,印度计划在轮值期间借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中包含的八大优先领域的内容和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您如何评价这一理念对于全球发展的意义?

  高兴:这一理念无疑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度思考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其心系天下的情怀风范令人钦佩。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三大倡议”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者都代表了中国提出的不受旧有国际秩序和固有西方偏见影响的新型国际秩序,都植根于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渊源。

  回顾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习近平主席彰显出的中国领导层政治意愿令世界振奋。

  尽管全球形势不利,但中国领导层对于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和方向指引是清晰、具体的,展示了坚持联合国宪章、创建和谐世界的意愿。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说,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传统智慧,对此您有哪些新的阐述?

  高兴:的确,习近平主席在他的讲话中经常运用中国传统的古老智慧来反思对世界新秩序的思考。我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了出自中国典籍《礼记》的“天下大同”理念。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即可视为“天下大同”这一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当代实践。这一传统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国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智慧。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等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天下大同”这一体现中华民族宽广胸怀的中国传统思想,并在外交观践行中用自己的方式赋予其特殊的当代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也可以映射出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代表着中国人民与外部世界交往互动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南南合作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同样,印度的外交理念可以追溯至我们的古老名言“Vasudhaiv Kutumbk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庭)。这句名言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谋而合,将作为今年印度担任G20轮值主席国的指导原则。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无疑将继续在新型国际秩序中为维护现行世界体系的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金砖+”合作模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盛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困扰着国际社会。您如何认识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两难境地?同时,在世界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金砖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得到了加强。您如何评价中国在金砖国家框架内的表现?

  高兴:在过去的400年里,为了实现争夺欧洲及世界霸权的野心,欧洲列强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帝国主义战争,死伤无数、民不聊生。时至今日,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伤痛仍深深印在世界历史记忆的长河之中。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各国须同心协力反对某些大国对待战争与和平的双重标准。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再度陷入严重的治理危机。近年来,主导全球事务的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日益壮大的力量感到不安。因此,不少西方国家试图阻止或延缓东方的崛起。21世纪的今天,中国与印度如同凤凰涅槃般迅速崛起,准备带着雄心壮志在未来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中印拥有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理念,且都是G20、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和亚投行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员。如今,这两个伟大的文明古国站在了为全人类作贡献的前沿阵地上。一直以来,中国始终以谦逊、包容的态度致力于建立一个更稳定、更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

  如今,金砖合作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正稳扎稳打地前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尤其是金砖国家共同成立了新开发银行,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金砖国家也陆续签订了多个本币互换协议,以应对外汇市场的波动和金融风险。金砖各国正在推进以本币贸易结算的协议,下一步是实现正在讨论的金砖通用货币。这些进展都被视为开始“去美元化”的一个标志。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在南非举行,届时各成员国首脑将出席峰会共商金砖合作新蓝图。

  一直以来,中国在金砖国家框架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促进贸易和文化推广方面,中国付出了很多努力,习近平主席也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场合多次呼吁加强金砖合作。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需要在一个开放和坦诚的国际环境中讨论世界应以怎样的模式构建并推动新型国际关系,这种模式将不会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霸权为中心,而是以所有国家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现实为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在中国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金砖+”合作模式,您如何认识这一模式?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曾将金砖比喻为面对惊涛骇浪、风吹雨打,仍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的“大船”,您如何看待这一比喻?

  高兴:我十分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金砖+”合作模式的愿景和设想,这一模式体现了他对于金砖机制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方式的远见卓识。在这一模式的创立下,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成立。一方面,“金砖+”作为国际合作的创新形式,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享“金砖”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金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联盟,它允许各方以灵活、弹性的方式开展国际合作。

  过去三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紊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为各国发展蒙上了阴影。好消息是,当前的全球治理危机给了中国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与志同道合的金砖国家共同重塑世界,建立一个更加平等、民主的世界秩序。在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转折时期,毫无疑问,中国受益于世界,世界也同样受益于中国的发展。这是一场双赢游戏,而非一些冷战思维学者所认为的零和游戏。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