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作出了整体、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规划》包括七大部分、11个专项工程。第一部分“现状形势”,分析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基础、突出问题以及面临形势;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主要目标;第三部分“精准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重点方向”;第四部分“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第五部分“深度挖掘现代物流重点领域潜力”;第六部分“强化现代物流发展支撑体系”,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提出了目标任务以及重点工程;第七部分“实施保障”,阐述了保障措施。
近年来,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物流业不仅可以支持企业自身发展产生更多税收和就业机会,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税源和就业潜能,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当前,物流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企业竞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供应急物资的生命线。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充分发挥物流功能、确保物流稳定畅通,更彰显出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可以说《规划》的颁布正当其时。一方面,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形势不断变化,《规划》提出了顺应我国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物流业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规划》将“十四五”时期的实施对象由“物流业”扩展为“现代物流”,强调了现代物流在经济体系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未来,为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提升物流社会价值。一是物流作为现代社会一项“不可缺少的服务”,应加快其在城市及乡村的宣传推广;二是将物流系统与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同等对待;三是重视卡车司机、快递员、仓储管理员等物流从业人员的重要作用,使其劳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四是注重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引导和鼓励其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构建应急物流体系。一是以“非接触式物流”支撑推进“新生产模式”“新消费模式”“新生活模式”发展,加强物流数字化转型(DX)建设。二是推动“物流节点过度集中化向适度分散化转变”“过度追求零库存向适度库存转变”“过度追求个性化服务向可替代化服务转变”。三是构建业务持续计划(BCP),在各类突发事件面前灵活运用物流资源,保证物流功能的持续性;同时,加强平时各类应急训练,保障应急物流机制畅通。
推进可持续发展。一是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规定的17项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采取物流相关措施。二是按照我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从物流角度吸纳更多参与主体,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把握我国现代物流中长期发展趋势,加强政府、协会、产业、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现代物流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充分发挥物流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引入数字化新技术。一是发展物流货运即服务(FaaS),将货物运输及其附加服务进行整合。将运输视为一种服务,不再需要购买交通工具,而是依据运输需求购买由不同运营商提供的标准化运输及智能分单等附加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二是发挥数字技术的连接、替代、创造作用。利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将现实事物模型化,以实现物流整体的“可视化”,削减库存并缩短前置时间。通过数字孪生(DT),使大量物流作业可由虚拟技术替代。借助已连接物流大数据,优化、挖掘潜在客户需求,从而创造新的价值。
“十四五”时期,为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物流数字化转型(DX),实现物流整体最优以及“简单而畅通的物流”;通过构建强韧且可持续的物流网络,实现“有韧性又灵活的物流”;通过推进物流结构改革,实现“社会高度认可以及从业人员友好型的物流”。总之,我们应当不断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使物流业成为“价值创造型的高收益行业”,不断推进“物流革命”,使物流业态由成本竞争转变为价值创造。
(作者系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