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发展中的现代化
2023年02月14日 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4日第2589期 作者:陈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是正确理解世界的必要前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不同于西式现代化发展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必将丰富文明社会的历史经验。

  多样的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15、16世纪之前的前资本主义时代,游牧社会与农耕社会之间有和平交往,也有暴力冲突,这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与冲突的模式。到了15世纪,人类世界开始从分散逐步走向一体。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世界贸易开启了近代欧洲对外扩张的五百年,是资本主义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五百年。

  在这五百年间,西方国家迅速将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甩在身后,通过一系列“革命”,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建立起先发优势。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上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创造了一个新型社会,并在19世纪末主宰了世界。这五百年的确见证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也使得欧洲人相信他们的发展模式是“唯一正确”的模式。

  世界有永恒不变的中心吗?所谓的“中心与边缘”是如何形成与嬗变的?西欧是如何在五百年间从边缘转变为中心的?过去是创造现在所必需的,正如现在是创造未来所依托的一样,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向前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吸取这些经验与教训。当代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型现代化理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式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

  为什么是西方创造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是合法的吗?人类的发展永远是这种模式?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西方现代化理论严重扭曲了西方发展的历史实际。毋庸讳言,西方世界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福祉,但也少不了血与火的罪恶——强占“无主”土地、屠杀原住民、掠夺资源、建立不平等的殖民社会、同化异域文化等。现代化进程也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进程。在当代资本主义体系中,发展和不发展都是一个单一的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强大的核心国家的少数人通过剥削外围、半外围和核心国家内部外围的绝大多数人而获益,这是殖民主义的现实和历史遗产。帝国主义争霸更是酿成了19世纪后期一系列战争和冲突,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重大伤亡的两次世界大战。由此产生的问题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解决,甚至以更加极化的方式爆发。

  西方现代化理论也无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方枘圆凿般用一个单一的发展路径嵌套在全世界不同文明之上,将现代化等同于效仿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基本制度,接纳西方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但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不止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理论模式和实践路径而产生了不良后果。西方现代化的确促进了工业增长、增加了社会福利,但也导致部分社会群体、部分区域发展不足和依赖性增强,发展的成果在少数超级成功者和大部分普通人之间的分配越来越不平等。而且即便从西方国家内部来看,在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以及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各国的现代化路径也是同中有异,从来就不存在单一的现代化模式。

  西方现代化理论还隐藏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关切,越来越成为一种旨在维护自身权力和国际体系不平等的意识形态表述。这一理论出现在冷战时期,把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视作普遍,也就否定了非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价值,否定了世界会出现社会发展新形式的可能。西方现代化理论在对西方历史的描绘中构建了落后与先进、野蛮与文明的二元世界图景,走西方道路成了非西方世界摆脱落后与野蛮的不二法门;在对未来世界的展望中,西方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将为非西方世界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都是市场资本主义的;文化将是世俗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整个世界的政治都是政党、议会、选举;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被视为非西方社会追求的最合理、最适当的政治发展形式;等等。这种构建与展望,实际上服务于西方的全球霸权。

  所以,西方现代化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将人类社会发展简化为一个单一途径,确立当代发达国家历史进程和现实霸权的合法性,认为“西方就是最好的”。那些完全认可西方现代化的观念,本质上就是认同世界的命运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跟随西方,否则别无出路。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我们必须打破僵化、有限、单一的发展观念,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审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有效性,回答现代世界如何走到今天的命题。只有通过深入研究世界历史、世界知识的深层来源,才会明白世界的意义,才能丰富与完善我们当前发展所需的新方法、新路径。

  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时代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其中一项特征是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的全部历史观察,笔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这项特征有如下体会。

  中国式现代化是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中华文明不断焕发新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其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底色,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理解、尊重是我们对待其他文明的基本态度。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倡导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弘扬各自文明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共享知识,分享智慧,塑造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更具优雅性、道德性文化的现代化。在全球化时代,人与物、思想与文化都前所未有地超越了时空界限,如果没有高尚审美的启发,文明将无法生存。因此建立产业链和技术链,以及能为世人广泛接受的知识链、价值链、道德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中国的学术研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理应为中国文化发展服务,理应促进中国文化更加具备优雅性、道德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总览全球、为世界共享的现代化。一方面,21世纪初,共享、知识和经济这三个概念已越来越多地结合在一起,这是通过数字媒介与他人分享、获取或交换商品、服务、知识和经验的新兴手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化理论有其局限性,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提供了新的选择,是通过自己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也是服务全人类的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尝试。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资源的稀缺与有限、环境的恶化、人工智能的挑战等,都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应对,寻求为子孙后代保留地球公共资源甚至是保存人类的路径。

  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文明,更好地寻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总结中华民族历史经验基础上做出的新探索,旨在打破那种认为西式现代化是灵丹妙药、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之路的“迷思”,改变了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文明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新态势。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