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023年02月09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9日总第2586期  作者:郭建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的重要论述,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充分体现主体性、自主性的重要概念和命题,并一以贯之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行”“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的深刻阐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深刻认识到”既是百年感悟、经验总结,也是本质内涵、时代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也是“两个结合”的典范。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强调‘两个结合’,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的”。同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要求,指明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新贡献、新发展,必将大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说到底是要解决中国的道路问题。井冈山斗争走出了中国革命之路,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突出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对外掠夺扩张的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和格局,为人类社会更好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贯通”“融通”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民为邦本”与以人民为中心,“自强不息”与改革创新,“道法自然”与生态文明,“和实生物”与文明交流互鉴,“协和万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融相通、相互映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里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与“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

  思想精髓是“六个坚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正确认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六个坚持”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六个坚持”是相互联系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的根本要求、系统观念的基本方法、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的有机整体。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六个坚持”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结晶,是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理学理哲理的“金钥匙”。“六个坚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