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2022年12月29日 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29日第2562期 作者:李树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资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历史。它既是“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历史,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闪耀耀眼的光芒,更加彰显真理的力量。
 
  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华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肥沃深厚的土壤,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是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与不同地域、不同血缘关系的民族在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坦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并凭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才能获得并将持续获得巨大成就。换句话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能够使我们在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世界复杂局势中永葆智慧和勇气,并在风险挑战与艰难困苦面前永葆气节和定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契合性和通约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发展演进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丰硕成果。
 
  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稳稳立足于“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迸发的巨大力量,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和立身之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精神家园和命脉滋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必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事实充分证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坚定其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本源,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适宜的土壤。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就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旗帜。坚持“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守住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旗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资源,就是守住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就是守住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血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就是要深入发掘和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规律性,“这种一致性和汇通,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文化上的可能性”,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厚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历史和事实证明,“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根”和“魂”。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本土思想资源,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加以继承与发展,使之更好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相适应,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的认识,切实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与理论支撑。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将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贡献重要力量,并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风采与永恒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契合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佑护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