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数字时代文化建设、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引。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汇集了具有重要文化内容的档案资源,珍藏着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反映了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历程,是社会文化的宝库与集聚地。从本质上说,档案馆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其重要使命就是促进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与文化的沉淀。面对当前文化数字化的发展大势,档案馆更应把握机遇,立足自身定位与服务职责,努力成为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力量。
推进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积蓄重要的文化资源力量。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档案不仅具有文明传承、文化沉淀功能,更具有以文化人、文化励志、文化开智、文化养心的教化涵养功能,理所应当成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重要资源构成。档案馆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进程,增加数字档案资源总量,持续推进档案文化数字内容供给,形成类型丰富、数量充足的数字化档案文化资源。同时,档案馆还应主动对接各类文化机构,协调多方主体力量,形成文化数字化建设生态圈,打造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图景,为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真实、完整、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
打造数字化档案服务智慧平台,锻造强劲的文化服务力量。线上服务平台是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集中展示的数字空间,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交互、智能的文化体验,有利于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激发文化活力,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应强化档案系统内外的多元协同管理理念,全力推动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共享与联通。建设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档案文化数据库,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档案文化服务智慧平台,为接入国家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奠定设施基础。通过重塑档案文化服务场景,精准对接社会主体需求,提高档案文化资源获取利用的便捷性,优化数字内容供给品质与数字化文化服务体验,为馆藏数字内容供给、档案文化传播、文化知识交流提供数字空间与交互平台,实现民族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开拓数字化档案文化传播渠道,汇聚高效的文化传播力量。拓展传播方式能够推进档案文化数字化成果的普及与共享,延伸数字文化服务广度,有利于培育公民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民族认同,从而推动文化正能量的传递与弘扬。档案馆可以借助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技术,通过立体化展陈、场景化构建、叙事性讲述等方式创新档案文化的表现形式,强化沉浸式、交互式的呈现形态,营造良好的文化熏陶环境,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同时,应积极拓宽档案文化社会化传播范围,形象展现档案中承载的中华文化元素、优秀文化意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推介传播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创新档案文化产品数字化形式,催生新颖的文化创意力量。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是档案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档案文化传播与优秀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创新档案文化产品形式为探索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了新思路。应积极寻求与数字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深入社会公众生活场景,融合多元应用形式,推动兼具个性化、特色化、实用性、新颖性的数字绘本、数字文旅、数字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化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动态呈现文化数字化成果并揭示其价值内涵,彰显档案文化底蕴与文化深度。提高档案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与覆盖率,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数字化档案文化体验,推动更具影响力的社会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数字化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档案数据质量优化控制研究”(21BTQ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