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为实现民族复兴奋勇争先
2022年07月14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4日第2448期 作者:许蓉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一重要讲话既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大好机遇,又为他们施展才干、实现梦想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面向新时代,广大青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进而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当前,广大青年亟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成长成才。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引和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灯塔。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广大青年才能在应对重大挑战和风险时从容不迫,才能始终保持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饱满精神和斗争意志。一是注重引导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岗位教育等形式,使青年多读经典、多学原文、多悟原理。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注重教育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广大青年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理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巨性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三是注重培养青年的理论素养。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头脑,使青年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深刻领悟其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在实践中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自觉担当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和难得机遇。新时代青年应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我们应在青年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注重培育其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一是在学习中,注重把党的责任、人民的责任、青年的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案例、数据、图片、视频、纪录片等形式讲深、讲透、讲细,同时把英雄人物、榜样模范的精神力量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青年从先进事迹中感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拼搏精神。二是在工作中,青年应自觉向前辈、向专家、向书本、向同行、向实践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担当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三是在生活中,青年应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社会活动等,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勇立时代潮头,培养担当精神,肩负使命任务,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带头锐意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青年要想成为新时代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就必须时刻保持刻苦学习的劲头、锤炼锐意创新的品质。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环节加强教育引导。一是培育青年踏实苦干的精神品质。青年学生应立足自身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争做学习骨干、实践能手。青年工人应苦练过硬技术,掌握看家本领,争做行家里手。青年农民应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新业态,争做农民先锋。二是培育青年锐意创新的实践能力。青年学生应敢于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青年工人应敢于动脑筋、想办法、创条件攻克科学难题,抢占科技高地。青年农民应结合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大力推广、改进农业技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是培育青年持久锐意创新的毅力。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工人、农民把创新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无论在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还是面临人生发展的顺境逆境,都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

  站稳人民立场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必须带头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是教育青年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广大青年应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锤炼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需求为主,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二是教育青年脚踏实地同人民一起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广大青年应同人民群众一起前仆后继、艰苦卓绝持续奋斗,在奋斗中不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三是教育青年不断从人民身上汲取道德精神力量。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人格养成、积极的行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我定力,发挥自身优势,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美好人生。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京师范大学)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1NSZXA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