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汲取历史智慧,拓展面向世界的教育视野,立足岗位推动办好中国教育事业。
坚持大历史观要求正确对待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树立大历史观,要求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树立大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教师面对的是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子,这一时期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增长见识、积累学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形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以史为鉴,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历史知识、清晰的历史脉络、宝贵的历史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深厚的感情。
坚持大历史观要求提升育人格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经过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更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大历史观内在包含“历史—现实—未来”的时间向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知识养分,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育人本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感召下明晰教书育人的真正意义。立足新时代强国伟业,教书育人至关重要。它不是普通的谋生之道和简单的工作任务,而是关乎建设教育强国这一历史使命。因此,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无私奉献、玉汝于成的信念追求,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干事初心,将教书育人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紧密联系起来。
坚持大历史观要求拓宽育人视野。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思想,提供了一种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重要理论维度。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育人大先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断拓宽教育视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无论是传播知识,还是培养塑造高素质的下一代,广大教师最终都要将教育放在世界范围里来体察,放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野中来审视,由此才能体会教育之于党和国家、之于民族、之于全人类的意义。大历史观包含“中国—世界”的空间向度,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不能缺少广阔的空间视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理解大变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立足中国现实,关注世界问题,真正培养出推动民族复兴、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