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音乐:共塑身体与心灵
2022年02月08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8日第2342期 作者:康慧芳

  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体育盛会,展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与国际精神。1924年,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形成。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本着“体育促和平”的目标,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把“冰雪凝固成友谊之桥”。而一首首冬奥歌曲则把我们带临冬奥会现场,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让我们感受着北国大地的静美与举办奥运的喜悦,我们似乎感受到赛场热烈的氛围——这是音乐的魅力,也是体育的魅力与精神所在。体育和音乐相伴随而发展,二者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共同塑造,传递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

  中国近代体育从体操(兵操)开始,并开设乐歌课推动其发展。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上书广设武备学校,各级学校增设兵式体操课。1901年,蔡元培在南洋公学开设兵式体操课。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将体操设为各学堂课程内容,次年又制定《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省设武学堂练习兵式体操,并在高等学堂增授军事知识。1906年,学部向清廷上奏《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指出“于音乐一科,则恭辑国朝之武功战事演为诗歌……以励其百折不回视死如归之志;体操一科,幼稚者以游戏体操发育其身体,稍长者以兵式体操严整其纪律,而尤时时勖以守秩序,养威重,以造成完全之人格”。后清廷颁布《大清教育新法令》,将军国民主义寓于中小学教科书中,又在《钦定宪法大纲》中规定臣民有当兵义务。1912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重视兵操”。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军国民教育实施方案》,指出“学校乐歌宜选雄武之词曲以激励其精神”。

  受“尚武”精神影响,全国开始大练体操(兵操),以此为主题的歌曲随之诞生。比如,《体操》《尚武之精神》《军事教育》等。其中,《体操》是开风气之先的练兵歌,被视为学堂乐歌的“开山之作”,词作者沈心工也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20世纪90年代,该曲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第一曲”。

  音乐以较为简单的形式广为民众所接受,其教育功能对个人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歌曲作为政治生活中最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摆脱了政治说教的枯燥,以更加有趣、多样的形式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与政治教育。而体操与歌曲的结合,实现了从内在与外在对人的塑造。体操强健体魄,属于外部的、身体的塑造;音乐舒畅情绪,属于内部的、精神的塑造。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指出,“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必习体操,强其筋骨,且使人人可为兵也”。歌曲的价值不仅在娱乐,更重要的是所宣扬的精神内涵,达到精神层面的教化。体育和音乐相互补充,可以强化身体,最终实现人的身体到精神的塑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因兵式体操及军事训练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适性,体育“教育化”思潮逐渐兴起,产生了近代“新体育”。“新体育”的提倡,推动了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歌曲创作。应“新体育”而生的体育歌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推动了体育的发展与建构。体育歌曲是体育“教育化”思潮的产物,是对“新体育”的认可,也是体育“教育化”思潮的重要传播媒介,推动营造出体育“教育化”的社会氛围,使更多国民接受“新体育”文化理念。一方面,体育为歌曲创作提供素材,推动了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歌曲的诞生。另一方面,歌曲也诠释着体育的魅力与活力,成为体育精神的文化象征。沈心工创作的《足球歌》,被视为“现今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中国最早以足球为主题的歌曲”。这一时期,除《足球歌》外,还有《运动会歌》《拉拉队歌》,Locomotive,The Fight Is On,We Have Won Again等体育歌曲诞生。

  此外,体育不仅增进人类生活的健康,还提供了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体育包括了人生的问题,体育问题亦可视为人生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将体育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对国民的体格与品质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与尚武和军国民教育相比,“新体育”在强调体格训练的同时,也注重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这一点与音乐的教化达到精神上的契合。发展“新体育”的目的,在于养成运动习惯、增进运动技能、养成道德性、训练心智、增进运动知识,展现人的力和美。因此,体育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忍耐、博爱、团结、进取、奋斗等精神,这恰是奥运精神的体现,配合奥运歌曲,能够达到强化精神目标的目的。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每一届奥运会都有一首主题曲,成为奥运会的重要印记。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曲Oceania,以海洋为意象,将包容与融合精神展现出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体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谐理念,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一系列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歌曲。这些歌曲或歌颂人类的荣光、伟大与和平(如《五星五环连五洲》等),或表示主办方对各国人民的欢迎(如《北京欢迎你》等),或是歌唱体育运动、给运动健儿加油打气(如《奥运健儿,加油》等)。

  回溯历史,一首首冬奥歌曲则见证了冬奥会的发展历程。比如,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主题曲Light The Fire Within、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主题曲Because We Believe、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主题曲I Believe、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主题曲Anthem Of Olympic Game等,都传达出人类对和平的热爱,推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与共同发展。Because We Believe在都灵冬奥会上采用意大利语和英语演唱,后用不同语言录制的二重唱版本问世。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主题曲Fly Day及火炬接力主题曲Let Everyone Shine也是奥运精神的展现,而Let Everyone Shine中英语与韩语的合唱,既具有国际性,又不失民族性,是世界和平的象征。

  2月4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开幕式主题曲《雪花》由138名小演员用童声合唱,展现出“一起向未来”的理念。此前,以“一起向未来”为口号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出了同名宣传曲目《一起向未来》,歌曲MV中融合了冬奥会滑雪、滑冰、雪橇、冰壶等项目,以及会徽、吉祥物等冬奥元素,串联成一个个冬奥故事,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全民参与的奥运目标与团结奋进的中国精神。此外,《冰雪舞动》《向世界微笑》《我们北京见》等冬奥歌曲也先后问世,展现出中国人的传承与创新精神及大同思想与“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宣扬了和平、博爱等文化理念。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是体格的锻炼,是其他各类教育的基础与载体。而体育和音乐的结合,可以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共同塑造。体育为音乐提供载体与来源,音乐为体育提供精神动力,推动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成人”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