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04月22日 08: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22日第2152期 作者:仰义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要从工作对接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工作,介绍脱贫范例,总结脱贫经验,讲好脱贫故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思想行动进一步聚焦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二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支持脱贫地区在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上采取以工代赈的扶持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改进相对困难群体帮扶方式,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三是持续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运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做好监测预警,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筑牢脱贫群众兜底保障防线。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责任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增强勤劳致富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守好脱贫成果,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

  第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都在人。因此,要从人才衔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一是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驻村干部、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留村工作,培养选拔懂党务、知政策、有头脑、会技能的优秀人才充实乡村干部队伍,打造过硬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二是推动理念下乡和技术下乡,从农业发展理念、农场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开展各种培训,培养知农事、懂农情、解农忧,且扎根农村土地的“土专家”“田秀才”,激发脱贫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激励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三是建立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持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结合脱贫地区乡村发展需要与群众自愿选择,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从消除收入贫困向消除能力贫困的转变,提高脱贫地区群众的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要从发展衔接上实现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兴旺发达。一是在特色上做文章,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激活脱贫地区沉睡资源,培育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二是在市场上下功夫,遵循市场规律,支持脱贫地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化产业发展、市场营销中的互联网思维;实施消费帮扶,在产品产销上让脱贫地区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形成供需无缝对接的产品销售。三是在品牌上想办法,做好脱贫地区产业规划,寻求错位发展,加大产品创新和宣传力度,加强品牌整合与推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品牌。四是在协调上出成效,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推动不同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居民俗、康养基地等新兴产业,延长脱贫地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第四,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幸福安康,要从服务衔接上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农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激活农村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二是构建一核多元的主体协同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国家、市场、社会、群众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激发乡村社会活力。三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力投入保障,形成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

  第五,切实完善乡村发展政策体系。政策红利助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仍需从政策衔接上重点发力。一是建立健全有效衔接的统筹规划机制,推动将“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二是建立实施普惠型支农惠农体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重视解决全面脱贫后的相对贫困问题,持续优化并推进实施兜底类政策、普惠性政策、发展类政策,建立共建共享的合作帮扶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健全和完善乡村振兴领导工作机制,持续推动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包含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评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强化政策兜底,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工作机制,系统推进产业发展与产业振兴,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2020MYB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