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
2020年12月14日 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4日第2068期 作者:戴俊剑

  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校建设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确保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此,要在原则导向上确保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制度遵循中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现实实践中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方位管理作用,保证我国高校教育始终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实践需要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目标服务。

  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原则

  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方向发生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以坚持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根本原则。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高校改革与发展找到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建设的巨大成就无不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必须解决新的历史难题。这更要求中国高校必须旗帜鲜明且步履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期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时代使命。

  其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既要强化阵地意识,突出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在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又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化作用,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高校师生。其二,党的事业关键在人,人才培育与任用问题是关系高校办学方向的原则性问题。高校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制度遵循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确保党委是大学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委的集体领导,确保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工作,保证其独立行使职权。新时代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有制可循。

  首先,要严格落实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既要抓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也要抓办学治校,在改进高校工作中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同时,抓好学院第一责任也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面向。学院是高校办学的运行主体,对主体责任的落实更应严格。通过工作安排、明确职责和制度设计,促进学院主体责任的严格落实。落实学生工作部门的直接责任也是狠抓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明确学生工作部门的教育职责,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其次,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高校重大问题及事项,应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对高校发展、高校党建及事关广大师生利益的全局性问题,由党委统一做出决策。同时,不断完善校长通过校长办公会行使职权的工作机制,对高校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事项行使职权,在部署落实高校党委通过的重大决定基础上,严格贯彻“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各项要求,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实现以规章设计、管理实践和运行反馈为基础,协调高校党委与校长办公会职能的分工合作,进而形成职责明确、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最后,严把“干部关”这个中心,确保高校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党的手中。党员干部是高校工作的推进者与制度的执行者,以严格的标准选好配好领导干部,是确保高校领导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的重要方式。高校书记、校长既要坚定政治立场,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学识修养,应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与教育家。高校各部门领导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也要在管理工作中正确把握各学科建设规律。广大党员教师骨干既要掌握专业理论,也要摆正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思想立场,从而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方位管理是有力抓手

  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就是要实现党对高校工作全方位的领导与管理。铸魂育人、教学管理、校园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体现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面向,也是实现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有力抓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铸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坚实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基础;以加强课堂教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引领、祛除学术交流中错误认知的迷雾,提升高校教学价值导向的自我纠偏能力;以善于把握教育规律、提升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牢筑高校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是实现党对高校工作全方位领导的三大主线。

  首先,健全党委领导、党政分工、部门联动的高校思政工作新格局。将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工作充分契合,打造“思想铸魂、文化树人和理论育人”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党支部号召、党员模范作用,引导高校师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高校育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严实文化交流管理,确保高校课堂教学与学术交流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课堂教学是高校主要教学方式,承担着重要的思政教育任务。充分发掘“课程思政”教学主渠道功能,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党委要积极推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加入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案。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强化价值导向,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教学工作。最后,努力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治学能力与水平,巩固校园建设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高校党委要善于把握教学规律,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理念,严格贯彻政策导向,切实做好有关教学与科研的制度安排,制定完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的政策举措与监管方案,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党员干部也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切实保护学生的实际权益,妥善应对和处置矛盾纠纷。健全矛盾排查化解机制与学院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校园建设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逻辑及实践方略研究”(20AZD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