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顶层建构与道德的实践系统
2020年07月07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7日总第1961期 作者:路强

  不可否认,在今天的伦理学研究中,进行某种体系化的建构或者从整体上来对道德问题进行整合,是需要很大的理论勇气和丰富的思想储备的。唐代兴教授新著《伦理学原理》展现了作为一个长期沉浸于思考的勤奋学者所具有的理论品质。正如他在序言的开篇中指出的,这本伦理学原理是其八卷本《生境伦理学》的导论,同时又是一种拓展和延伸。这就意味着这部著作的特点是对伦理学进行框架结构的搭建,进而能够提供一种特定的伦理研究范式。当然,任何一种体系在今天这样多元化的时代都无法是覆盖性和普遍性的。但需要提出的是,体系化的努力也同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由多元化带来的相对化。毕竟,伦理道德要求对于现实实践生活的指导,意味着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稳定性和公度性的伦理准则,如此才能够确保人们在实践行动中拥有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取向。

  从伦理的本质而言,其基点是立足于人类的共同生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们要通过一种伦理秩序的建构来使彼此能够在一起共同生活。而对应于这一目标,伦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建构和组织。从这个意义来讲,人们需要在结构化的指导中才有可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这样一部《伦理学原理》,恰恰是以一种顶层设计的方式对伦理学进行了建构,从而展现出伦理学的纵向生成与横向结构。当我们以作者的视角来对伦理学进行整体审视的时候,能够看到,唐代兴教授从建构主义的维度出发,一方面吸取了过去关于伦理学原理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另一方面,则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内在结构与实践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和延伸。之所以将这一体系化的理论建构称之为一种顶层建构,是因为这一工作是在其“生境伦理”的核心理念与基本思路下进行的。正如书中指出的,“只有具有生境取向的伦理知识才可获得普遍的运用功能”。也正是在这一思路中,我们更能够发现这部著作中较为独特的理论创新。

  其一,作者将伦理学的基础从人类社会拓展至自然界与自然中的其他存在。虽然在当代其他的很多关于伦理学原理的著作中,也将伦理的边界扩展至人类社会之外,但更多地是以拟人化的方式将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物纳入到已有的伦理体系之内,或者以道德移情的方式,将人类的某些道德情感投射于其他自然物之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动物权利论)。显然,在本书中,作者将伦理学的发展在这一方向上向前推进了,即将自然原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基础。这也意味着要对传统伦理本身进行必要的反思,例如人类社会的价值评判来源究竟为何,伦理所指向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自身还是超越于人类,等等。这些反思产生思想结果,虽然可以进一步去讨论与辨析,但是就反思本身而言,已然构成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在伦理价值层面的沟通与统一。于是,伦理学的基础在此变得更为丰富与坚实,其所观照的问题也会出现很多新的增长点。

  其二,沿着本书对于伦理学的建构逻辑,能够发现,作者将其思想触角从形而上层面一直延伸到人们个体化的内心世界。这也就使得伦理学所应该具有的那种由外而内浸润人心的价值凸显了出来。借助于当代道德心理学对于伦理道德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内在心理机制进行研究所取得的丰富成果,以这样一种贯穿性的致思方式,打通伦理学的知识系统与道德在人们内心中的具体情态,无疑能够让我们更为清晰地意识到,伦理道德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生活乃至这些生活所指向的人类未来。也正是如此,使得伦理学的建构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仅是理论框架与知识系统,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致思方式。这种方式充满着辩证的智慧,它既能够在学理层面将相关的伦理理论整合为一个结构化的学问系统,又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思想启示。因而,对于这部著作的阅读可以是相对轻松的,无论是专业的伦理学学者,还是相应的学术爱好者,都能够在其中较为清晰地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或智慧。

  在哲学这一大的学科体系中,伦理学最大特点之一是其实践性,也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效用。那么,当以顶层建构的方式搭建起一套伦理学的学术体系后,其对于现实的道德实践就会形成某种系统性的指导。虽然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会使得其本能地拒斥某种确定性的行为指导框架和固化的道德范式。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多元,都必须在一定的道德界限之内来整合人们的行为与判断,至少也要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寻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选择的最大公约数。基于此,在这部《伦理学原理》中,我们亦能够发现作者的理论架构最终指向了具体的生活实践,即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实践规范系统与道德修养途径。

  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以一套相对固定的道德规范系统与相应的美德条目作为当下的行为标准多少会显得有些迂腐。毕竟,在经历了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回归之后,人们的价值选择不仅进一步多元,而且还出现相互抵牾的观念在同一时空共存的现象。以此来反观一种系统性的道德践履体系及其相应的规范要求,总会让人们产生对于其必要性的疑问。然而,在笔者看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则更要求以指导现实生活为目标来进行理论建构,特别是在道德规范的意义上能够形成一套相对自洽的实践系统。这一系统的构成并不是要以一种绝对的道德律令的方式,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一套僵化的模式和准则;而是要给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稳定,且内在逻辑也相对自洽和完善的价值评判与行动准则,以供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进行选择。我们应该意识到,多元并不意味着随意,在具体的生活境遇中,只有以一种系统性的价值体系与行为准则来规范自身,才能确保其思想和行为是理性和统一的,否则就会陷入“人格分裂”的窘境。同样,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尽管需要尊重多元,但是更需要有规范、边界与限度,即将各种选择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否则其整体发展就会有不可控的危险,社会管理成本亦将无限增加。

  因此,作为一部学理性的著作,从体系化的理论建构到系统化的实践要求,其实就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选择,以作为日常行为的参考。在其中具体的道德规范与美德条目的论证中,亦打开了可供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的空间。当然,唐代兴教授在这部著作中保持了一种开放的姿态,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当代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亦能够感受到,在一些具体伦理问题与道德思索方面形成其特定立场的同时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和超越的可能性。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在今天进行这样一种体系化的写作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因为一旦完成就必然会留下大量可供批判和超越的思想元素,这些批判和超越可以来自于自我,亦可以来自于学界的同仁。然而,这恐怕也正是一个哲学学者所必须担负的使命之一:给思想提供一个参照系,以打开无限的思考空间;给实践提供一种选择,以展现多元的生活可能。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