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助推农村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2020年07月01日 07: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日总第1957期 作者:那佳 王英明

  202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与传统行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使得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倍增。在“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虽然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机遇。

  返乡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部分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偏见,他们把稳定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孩子的人生目标,认为只有走出农村才能够实现理想。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较稳定的工作岗位。然而,一部分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有意愿在学业有成时返乡创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改变家乡的面貌,但迫于传统社会中思想观念的压力,往往打消了他们返乡就业、创业的念头。

  二是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面临重重困难。创业初期,他们会遇到缺乏创业经验,对农村创业艰苦的环境认识不足,以及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等问题。创业中期,他们还会遇到资金链断裂、市场运营不顺、产品滞销等风险。所以,大学毕业生经验缺乏,有效识别创业机会和规避创业风险等综合能力不足是阻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另一个障碍。

  三是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毕业生返乡就业。具体而言,这种差异可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乡村,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部分地区将在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例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周边的乡村,以及平原、丘陵地区的乡村,这部分区域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后是经济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这部分区域则会在2050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间不同,相应地区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现实条件和主体积极性也有所差别。就目前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和较差地区,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返乡就业创业的相应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和工商企业等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看出,党和国家十分注重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从中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不断深入,大量社会资源必将涌入乡村,乡村产业结构也必将得到优化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村必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和优渥的创业环境,创造出一批具有潜力和吸引力的就业岗位。因此,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既能缓解特殊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能为大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相关部门可采取如下对策。一是开展线上招聘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教育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当前特殊时期带来的影响,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鼓励线上招聘。具体而言,可开展精准指导服务,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把握住机遇,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

  二是鼓励农村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提出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国家鼓励各类英才到农村来建功立业,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或从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工作。例如,结合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专门项目,全面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是需要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条件。例如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另一方面是要针对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例如为返乡大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建设创业园,放宽用水用电用地标准,以及为创业者提供抵押担保、融资贷款、补助贴息等。

  四是做好返乡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之路。当前,为了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国家将逐年选拔、支持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养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这些人才建设政策,都可以与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有机结合,以此为返乡大学毕业生创造条件。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经济视角的高校毕业生隐性就业问题研究”(JJKH20190757JY)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长春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