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耕耘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
2019年10月22日 11: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22日第1798期 作者:李义天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充分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更需要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各自领域的细致工作与共同努力。当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理应成为中国伦理学研究者参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现代中国的思想格局在百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已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与引导,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起步的。因此,中国伦理学研究者应在推进理解与阐释中华伦理传统和世界伦理文明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但不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研究。在整体上,它是由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范式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三个基本板块构成的。其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是研究的基础。当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所以面临诸多挑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很大程度上在于知识界尚未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有全景式的了解。因此,拓展并完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整体格局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意义。

  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还将推动并深化现代伦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提出道德原则或要求时,对其存在论依据和心理学基础缺少说明,也缺少与现代伦理学其他范式的对比,往往难以成为现代伦理学的有效批评者和统合者。如果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可以通过梳理、澄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命题、事件、变化及其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说明它同整个现代伦理学的关联,确认其在现代伦理学框架中的位置并实现深层的理论融合,那么整个现代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将得到显著的增补乃至根本的改善。

  进一步来说,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将促进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现代伦理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通过历史的描述和叙事,从事实和经验层面展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合法性。显然,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规范性维度的论证,从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备性。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将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其道德要求的主要理论基础。当前倡导和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若要在理论上澄清其现实性、必要性及“社会主义性质”,在效果上提升其影响力、说服力及“核心效用”,就需要从它们的理论前提谋求答案。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正是其理论前提的基础部分。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清晰全面的梳理,才能帮助人们从历史和现实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促进道德建设的开展。

  研究中“四多四少”之症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虽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备和现代伦理学的完善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但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视角来看,迄今仍缺少一部完整叙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整体发展的通史类作品,其研究具体体现为如下“四多四少”的特征。

  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观点的研究多,而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前者的研究内容更丰富,它既可以涉及在某个时间点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也可以涉及在某个时间段的主要事件或主要特征。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主题则相对单一,它只能是一项涉及较长时段的宏观研究。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和知识积累一般也都是由“论”入“史”的。如果没有具体思想观点的充分发展和具体思想事件的充分讨论,我们就没有足够丰富的素材来支撑思想史的写作。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总是一个有所欠缺的“后发者”。

  其二,即便就现有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成果而言,也表现为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思想演进的研究多,而关于后续发展状况的整体性研究少。这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经典作品,所以研究者总会将更多精力投放在相关的奠基人物和经典著作那里。另一方面,后续的发展状况线索太多,关系复杂,争议不断,常常伴有长期激烈的论辩,令人难以对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脉络建构起一套有效的历史叙事。

  其三,即便就现有的关于后续时段的研究成果而言,也表现为基于国别或地域的纵向研究多,而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同一时段不同地域的传播、交流和关联的横向研究少。目前已有专门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欧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更有专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而且基于国别或地域的写法确实可以比较清晰集中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某个区域的发展状况,但不利于反映它在某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也不利于反映它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共时往来。这种情形既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事实上的横向联系,也没有呼应整个人类社会由独立分散日益走向紧密关联的发展趋向,自然也就谈不上从一个更高的格局去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本质和特征。

  其四,即便就现有的国别或地域研究的成果而言,也表现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外部问题研究多,而深层次的内部问题研究少。所谓“外部问题”,指的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总体谈论道德的本质、功能和地位等一般问题。这些外部问题直接关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合法性,并非不重要,但仅停留于外部问题而缺乏对道德规范的系统建构,缺乏关于这些规范要求的道德理由及其心理基础的论证,那么这样的伦理体系终将缺少足够的说服力和冲击力。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那些丰富资源的熟悉程度不够。

  深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之途

  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其中,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伦理道德的论述,也包括他们的后继者以及研究者所讨论的问题、参与的论辩、提出的观点。这三类作者的思想文本构成了研究的基本素材。因此,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方向,首先就是要将这些作者所论及的具体问题、观点及其相关论辩,以一种清晰、准确、平实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说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偏向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论述,那么目前的研究应尽快弥补其后继者和研究者的相关内容。换言之,提供一部全景式的描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过程的作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乃至整个伦理学界亟待拓展和填补的环节。

  在根本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方向,既不是描述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知识系统的静态结构,也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而是要从中探求某些具体而真实的线索与规律。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不仅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后续时段的关注,更需要提升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项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应包括两类: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现代伦理思想体系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近两百年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命题、发生的主要事件、经历的主要变化以及表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二,它们在前后相继的历时顺序中,在不同地域的共时互动中,形成或构造出来的联系、原因、规律以及趋势又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梳理和叙述纷繁多样的思想素材,而且要进一步探究属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古今之变”。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应当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范式的建构提供资源和启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现代伦理学,其思想范式不仅要体现明确的现代特征,而且要表明自身的超越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仅有必要借鉴和吸收现代伦理学的前沿成果,加强与现代道德社会学和道德心理学等知识门类的深度结合,从而巩固自身的学理合法性与有效性,而且有必要在更大的历史尺度和历史视域中去发现新的伦理思想范式,从而破解现代社会的伦理弊端,克服现代道德哲学的局限。如果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那么它必将引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向纵深发展,并在人类未来的伦理实践中赢得更大的空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17ZDA0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