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付龙: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2019年06月25日 08: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25日总第1720期 作者:陈付龙

  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这表明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促进亚洲国家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众所周知,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亚洲各国人民的积极探索与创造。如今的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重要板块,亚洲各国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发展梦想,携手共建互敬互信、安全稳定、发展繁荣、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亚洲;深化对亚洲文化多样性、发展目标和价值远景共同性的认识,以互联互通引领亚洲地区利益共享、协同合作和共同繁荣,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第一,积极推进开放包容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亚洲各国需要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借助整体性优势和互联互通机制,协同化应对和克服时代问题、社会挑战和发展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在“一带一路”倡导和共建中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更加开放的亚洲区域互信、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以开放包容精神致力于亚洲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与整体发展。亚洲的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要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大力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正是亚洲繁荣发展之路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亚洲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也是推动亚洲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维护亚洲各国利益的联合协同合作体,并非政治联盟、经济联盟,也不是走向超级结盟、势力结盟,它建构的是在一个多元化、多样化和多维化亚洲基础上的相互往来与合作共赢,它满足的是亚洲共同利益、各国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它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共同责任与命运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众所周知,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兼具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性组织,但它也并非是一个“超级紧密的联盟”,欧洲联盟内部也存在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问题分歧,未来前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为此,亚洲国家应始终致力于多元多样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打破文化交往壁垒,在互联互通中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应当充分认识到,在“一带一路”倡导和共建中积极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并非是走向欧盟式的政治联盟,更非共同立宪基础上的“主权亚洲”,而是深化亚洲国家的共同历史渊源,提升亚洲文化共同体认同,促进亚洲各国的共同繁荣。

  今天,我国积极倡议和参与建设的“一带一路”是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之路,它决不是西方国家抹黑中国的所谓“地缘政治工具”或“国强必霸之路”,而是促进亚洲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的“机遇之路”和“普惠之路”,它建构的是亚洲各国之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平台、新模式。

  第二,积极推进互信合作、开放共赢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问题突出等共同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任重道远。”为此,亚洲各国需要在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全面增强合作意识、开放合作领域、拓宽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实践、积累合作经验,共同协调解决亚洲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问题,为破解亚洲面临的各类难题寻找新答案、好答案,积极推动亚洲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互敬互信、安全稳定、发展繁荣、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亚洲奋勇前进,携手共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认同现代国家特性的有着共同期待、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共同追求和共同需要的命运共同体。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决不是在亚洲各个国家之间的简单求和或排他斥异,而是对亚洲各个国家自身利益诉求和多元文化权利的一种尊重和理解。它需要各国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社会制度、核心利益、发展道路、历史传统和独特文明,增进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和相互信任,打破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壁垒,最大限度地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建、合作发展和合作共赢,在尊重民族国家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做到相互承认、彼此理解,促进现代国家交往中的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全面增进亚洲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携手共创造福于亚洲人民的共建、共享、共赢新局面。

  今天,推进以“一带一路”为助力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发展、亚洲发展和人民期盼的需要,也是基于亚洲各国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的深度开放合作的需要,更是不断满足亚洲人民共同期盼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亚洲各国必须摒弃零和博弈与保护主义,在尊重国家主权、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文明交流互鉴、打击恐怖主义等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坚决不搞政治霸权、不搞技术封锁、不搞文化渗透、不搞军事威慑,永葆亚洲发展的活力、亚洲崛起的动力和亚洲繁荣的毅力,在全面深度合作中构建理念共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亚洲各国的大发展和大进步,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区域合作发展的亚洲典范。

  第三,积极推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政治互信、利益互惠的命运共同体,也是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命运共同体。亚洲各国之间不仅具有利益上的相通,也具有文化上的交汇。作为一种文化层面的认知,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亚洲地区历史传统和地缘区位的一种文化确认,受到亚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深刻影响,它并不构成一种同质的文化类型,也不是一种单向度的规范性意义上的文化行动方式,更多是亚洲国家之间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文化样态和文化方向。因此,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尊重亚洲文明多样性中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是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然选择。

  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因此,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和繁荣共进,打破文明优越、文明冲突、文明隔阂、文明固化的傲慢和偏见,这是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和文明自觉。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开展了广泛的文明交流,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壮美篇章。亚洲各国绚丽多姿、灿烂多彩的文明,是各国人民长期发展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各国人民独特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必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最大限度寻求多元文明交汇点、共同点,构建亚洲各国和人民的共同文化文明基点,凝聚亚洲各国和人民的共同文化文明力量,为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价值共识和精神支撑,构筑起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文明力量高地。

  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奏响了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乐章,既有利于深化沿线亚洲国家的利益互惠、经济融合和政策互通,也有利于深化沿线亚洲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是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国方案。为此,亚洲各国应摒弃霸权思维与强权心态,增强文明自信,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将自身利益或其所代表的利益关系置于共创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之中,以文明交流促互鉴,以文明互鉴促发展,形成亚洲国家和人民共同认可的文明观,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民心相知相通,使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立足于深厚的文化文明内在支撑,气势恢宏地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社会公共治理制度化研究”(18BKS1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