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敢于斗争”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党同志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要求。“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斗争精神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是把握斗争规律的基础
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矛盾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1949年8月,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指出,“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只有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才能在斗争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完成自身历史使命。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正确把握与实践。
承认矛盾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敢于斗争的前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同时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人们的否认和回避而消失。因此只有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才能进一步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这是务必“敢于斗争”的哲学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坚持敢于斗争,就是敢于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在此基础上敏于发现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勇于解决矛盾,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前进。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相伴而生,梦想越伟大,斗争越艰巨。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上,我们党从不回避任何矛盾和困难,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正是通过顽强拼搏、敢于斗争,才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为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坚决摒弃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于斗争的奋斗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学习矛盾分析法是领悟斗争艺术的关键
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并不是逞强好胜、蛮干硬上,而是要把握斗争方向、抓住斗争重点,注重斗争策略,理解和掌握矛盾分析法则是把握斗争艺术的关键。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恰当处理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从属于主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其他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新征程上开展伟大斗争必须把握斗争方向: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都要作最坚决的斗争。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略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防止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对不同矛盾。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具体矛盾的正确方法。随着矛盾的发展,斗争的对象、斗争的形势和斗争的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准确把握斗争的时、效、度,制定正确的斗争战略与策略,合理选择斗争方式,主动总结斗争经验,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提升斗争的能力、本领、水平,争取新的斗争胜利。
把握矛盾的斗争属性是善于斗争的标志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亦称“矛盾的统一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关系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区别、相互限制、相互反对、相互否定、此消彼长、一方克服一方,都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积极推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斗争过程中不能被困难所吓倒,马克思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机会绝对有利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为此,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通过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随着斗争的深入,越是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越是显著和激烈,越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斗争意志,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迎来矛盾斗争的质变,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前进。
总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表明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世界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我们党一直坚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在斗争中凝聚更多力量、在斗争中赢得更大胜利、在斗争中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