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立足中国国情开辟现代化新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对现代化问题展开探索。《资政新篇》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未能付诸实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探索,但没能找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就这样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由此开启了新的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社会整合,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我国确立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两步走”(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完整实施了第一个到第四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校准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航向,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要概念,我国逐步阐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制定和不断完善“三步走”战略规划,形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实施第五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采取包括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我们由此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明确总的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规划,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第十二个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秉持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我们才能不断在绝境中坚持,在逆境中奋起,在困境中壮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传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发展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观念,以及“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这些道德品质、经验智慧和思想方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强不息的传统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大一统的传统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集中领导和广泛参与相统一的独特优势;注重仓廪实、衣食足的发展理念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务实有效、充满活力的突出特点;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平等参与、广泛协商的鲜明特色;厚德载物的道德追求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文化自信、远大的道德理想和独到的价值内核;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注重公平的重要品质;道法自然的天人观念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内在特性;亲仁善邻的外交之道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广阔胸怀,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别具一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面对现代化问题给出的中国答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式现代化以“两个结合”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这里的“具体实践”,既包括中国的国情、革命的形势,也包括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长期以来,党带领人民在探索现代化问题的过程中坚持“两个结合”,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真知灼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现代化问题的中国答案,传承发展了中华文明。
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结论,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事业的必由之路,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合乎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确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作为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许多原创性贡献。例如,在本质要求上,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上升到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高度加以认识,明确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在目标任务上,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实现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远大理想和基本路线的高度统一;在战略安排上,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当下,注重长期谋划、中期规划和短期目标的组合搭配、协调统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战略安排;在发展理念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等问题;在建设路径上,创造性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在重要保障上,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阐明安邦定国、长治久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上述探索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展自身建设提供了重要参照。
展现现代化新图景
探索现代化的国家有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之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分、实现现代化国家和尚未实现现代化国家之分,但都要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例如,现代化的必然性规律,即根据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每个国家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都将迈入现代化进程。又如,现代化建设具有综合性的规律,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是某一方面的单一现代化,而是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现代化。其中,生产力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力量和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多数是西方国家,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误解。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曾在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产生了贫富两极分化、精神世界空虚、社会撕裂对立、生态环境破坏、对外掠夺扩张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资本逻辑的必然产物,是西方现代化模式自身难以克服的深层次矛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和拓展,打破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两极分化、社会对立;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物欲膨胀、精神空虚;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重发展轻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坚持全人类命运与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血腥扩张、激烈对抗。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在立场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世界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新逻辑。在基本理念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人的内在与外在、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关系,形成了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理念创新。在主要内容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实现自身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统一的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在路径方法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注重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战略与策略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统一、活力与秩序相统一、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相统一,走出了不同于西方“串联式”顺序发展的“并联式”叠加发展新路,实现了世界现代化的方法论创新。在精神状态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充分彰显了精神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现代化既是物质的进步,更是精神的主动。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的探索历程研究”(22CDJ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