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或“东纵”)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组建的抗日武装力量,成立于1943年12月,主要由司令员曾生、政委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领导,活动于广东省东江流域的惠州、东莞、宝安一带。东江纵队在加强根据地建设、壮大武装力量以自卫的同时,也重视民众动员与宣传活动。具体而言,东江纵队一则通过群众工作提高部队的思想建设,鼓励民众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和帮助游击队;再则利用文艺宣传揭露日伪军暴行、国民党顽军反共“围剿”的事实,激发群众反日反内战热情;又则采取报刊、布告等形式公开宣传其理念、主张,争取上层社会士绅与中间派人士的同情与支持。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根据地政权建设,扩大了东江纵队的影响。
广州沦陷后,东江一带民众深受日伪袭扰。早在1938年底,东南特委就指示惠阳、东莞的党组织开展抗战动员工作,吸引了大量群众参加游击组织,在坪山反汉奸运动中以群众公审方式“渐得[人]民的信仰”。群众工作冲击了旧式的乡村管理模式,扩大了游击队与中共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1941年6月,曾生领导的部队在增城县上下门牛牯岑(现属广州增城区)间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时,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称“该处土民受共党毒化与助逆者不少”,足见群众工作已显成效。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展开大规模的政治宣传,“将反内战的斗争转变成群众的斗争”。在宣传动员过程中,游击队逐渐掌握了一套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宣传模式,同时得以扩充其外围组织和统辖区域、壮大队伍。
东江纵队成立后,完善了宣传机构,群众工作也愈发成熟。1944年2月,东江纵队各支队遵照中共中央、南方局指令,“将打击敌伪的军事斗争与群众反抗敌伪日常经济、政治的斗争结合起来,领导群众性的反敌伪斗争,从而组织群众抗日武装,以便加入我队”,形成群众普遍拥护、热情参与的扩军热潮。同时,东江纵队还“动员妇女帮助扩军工作”,“鼓励丈夫儿子上前线”,号召妇女加入抗战。游击队在坪山时期,坪山被誉为“小延安”,流传着“边区到底好威风,人心所向淡坪龙”的歌谣,为形成抗日、反内战齐头并进的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
另外,东江纵队将减租减息“变成群众性的运动”,“使各阶层群众了解这一政策与抗战及其自身利益的关系”。东江纵队从执行者变成协调者,不仅推进了减租减息工作,还为其带来了声誉。更重要的是,减租减息运动的成功,意味着东江纵队代表的中共政治力量初步实现了对乡村的干预,逐渐掌握了乡村管理的话语权。受益后的农民除缴交抗日公粮,还发起献粮运动。1944年全面抗战七周年纪念时,“东宝群众发动了献粮、献金、献枪、献弹竞赛,惠阳坪山群众在会上献谷1500余担,献金10万元,支援部队”。
东江纵队的群众工作引起了广东当局的注意。余汉谋函电蒋介石称:东江纵队“到处宣传并拨款办理各乡村农贷收买民心”,“公布减租减息并宣传赤化……开展兵运工作”。这说明东江纵队稳定了解放区乡村基层社会,也表明粤省国共关系自反共逆流以来难以合作。除群众工作外,东江纵队成立了东江流动歌剧团、惠青剧团等十多个剧团,以文艺汇演方式,宣传抗日、反内战,传达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等。
1938年东江流动歌剧团成立后,演出了“四十多个剧目及演唱《长城谣》等七十多抗战歌曲”。该剧团不啻开辟了文艺宣传阵地,也为后来其他剧团提供了经验。1939年创立的惠青剧团深入农村,“广泛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性”。1943年设立的东江流动剧团配合军队,组织军民祝捷大会、减租减息的宣传工作,还根据宝安县龙华郎口基督徒较多的实际情况创作《圣诞节之夜》,揭露日军残害基督徒的罪行,激发“宗教界人士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6月,海燕队在罗浮山上演《天国春秋》,“影射了国民党顽固派不抗日,打内战的罪恶阴谋”,呼吁民众反内战、反投降,收效甚好。同一时期,北江支队政工队在翁源路演,“群众影响很好,对翁源县国民党县府震动很大,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群众对此类演出的整体认同,意味着中共的政治主张及东江纵队的文艺理念渐入文化贫瘠的乡村,并占有了一席之地。
此外,东江纵队还采用报纸、布告等宣传方式。为提高机关报《前进报》的影响,东江纵队成立读者会,传达中共主张,“尽可能在街衢要道张贴报纸供众阅览”。在发行方面,尽量将报纸“寄发到当局党政军人员及地方绅士,以扩大政治效果,各队应积极发动当地士绅及民众”。《前进报》尝试增加受众群体、拓宽地域范围,表明东江纵队尝试在根据地构建、传播中共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逐渐向外延伸,以应对局势。
东江纵队针对粤军的军事进攻,公开发布反内战文件,以表达其立场与主张。1944年5月,东江纵队政治部发布了《告各界同胞书》和《告内战官兵书》,揭露东江特务的内战阴谋,表示两党“不应自相残杀,应当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态度。12月,又印发了《对东江当局暴行的控诉》《东江纵队关于挽救广东危局的紧急宣言》,旨在争取社会各界对东江纵队的同情和对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的不满,呼吁团结抗战。
东江纵队的动员宣传活动主要依托于群众工作与文艺宣传。在群众工作方面,东江纵队入驻某根据地后,一般即召开大会宣传解说其目的、政策,进而动员民众参加组织、武装抗日。在动员宣传工作中,东江纵队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将单向的说教灌输转化为双向的互动形式,争取民众的支持。
总体而言,东江纵队的宣传活动站在民族与人民的立场,紧密结合游击队的思想建设,注意贴近游击区民众的切身感受和实际生活,提高了部队政治觉悟,教育感染了民众。可见,这些宣传活动在扩充军队、补充物资、扩大辖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了东江纵队的生存环境,对促进根据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南抗战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6ZDA13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