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发展及国内外形势变化,社会各界对边疆问题日益关注。最近10年来,学术界对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边疆颇为关注,涉及领域众多。相关论著层出不穷,学术期刊专题组稿不断增多,学术会议主题也丰富多彩,有力地推进了近代边疆研究的发展。
近代边疆日益受到重视
过往的中国近代史领域大多将边疆研究视为边缘学科。一些在近代史研究领域发展较好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也较少关注边疆民族史研究。近年来,伴随学术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时代环境的变化,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构建中国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及阐释体系,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一些中国近代史的通论性著作或丛书都单列了边疆研究的章节或专著,便是这一现象的表现。例如,张宪文、张玉法主编的18卷本《中华民国专题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专门设有1卷《边疆与少数民族》;海峡两岸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晚清卷”和“民国卷”中,都安排了专门的“边疆”研究章节。
近年来,关于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边疆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马大正主编30卷本《民国边政史料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和30卷本《民国边政史料续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中心主编《近代中国边疆外文文献资料丛刊》(第一辑50册,蝠池书院2015年版;第二辑50册,蝠池书院2017年版;第三辑58册,蝠池书院2018年版)、云南省档案馆编的80卷本《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云南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的30卷本《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98卷本《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云南广西综合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汇编。它们的整理出版,为近代边疆研究的深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近代边疆政治史研究的学术成果丰硕。近年来,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宗教史等领域不断发展,但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地位仍不容忽视,尤其在档案及各类日记、报刊资料不断发掘的背景下,近代政治史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因此,近代边疆政治史研究的拓展,是近代边疆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代边疆学术史渐成热点
中国的边疆民族史研究由来已久,在古代历史书写中,边疆民族史并非显学。但在清代道咸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出现过两次研究高峰。近年来,学术界对近代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边疆研究的探讨十分热烈,一批关于民国边疆研究的专著不断问世。同时,一些有影响的期刊也刊发了大量关于民国边疆民族研究学术史的论文,就民国边疆研究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展开了深入探讨。此外,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论文选题亦多从学术史视野关注民国时期边疆。
近代边疆史研究与近代民族史研究相互为援。近年的研究既有对近代边疆民族地区学术与政治的互动研究、概念史的传播研究、边政机构的研究,又有对民国时期中西学人和政界人物的边疆思想、民族认识、民族史研究的梳理。这对于理解近代学术界对边疆与国家建设的多元复杂阐释,大有裨益。例如,黄兴涛著《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整体性考察和阐释。
近代史家的边疆民族研究也是近代边疆民族史研究中成果较多的领域,学术界目前对梁启超、林惠祥、吕思勉、王桐龄四位史家的边疆民族史研究成果的探讨较为突出。另外,对刘师培、李济、傅斯年、顾颉刚、蒙文通、罗香林、宋文炳、白寿彝、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黄现璠、姚从吾、方国瑜、潘光旦、任乃强、韩儒林、马长寿等的边疆民族史研究,亦取得较丰硕的成果。
侧重点有明显差异
审视近年来关于近代边疆研究的诸多论著,一方面相关研究得到不断拓展,研究呈现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边疆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存有差别。
学术界在整理近代边疆研究文献资料或探讨专题问题时,较多集中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而对晚清和北京政府时期的关注仍显单薄。边疆研究因其边缘境遇,学者们对其关注表现出明显的时段特征。总体来看,关于晚清时期的边疆研究,较多集中于清末新政时期。关于民国时期的边疆研究,则集中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这是当前民国边疆研究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伴随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研究视野的转变,学者们关于北京政府时代的研究渐有改观,重视北洋史研究的呼声不断发出。诸多以民国或近代为题的研究论著,关注的内容较集中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段,客观上既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危机“达于极点”和边疆研究热潮有关,也是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取得较好积累的结果。但要研究近代边疆史,必须从整体与长时段的视角进行探讨,重视晚清史及北京政府时期的研究。
关于区域研究方面,由于近代西藏、新疆、蒙古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民国时期的学术界及政治界就已对上述区域普遍关注,一批边疆研究专著大量问世,边疆研究的专业期刊也不断涌现。近年来,由于上述区域涉及政治、军事及外交等诸多方面,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而对于西南边疆的云南、广西、贵州,西北边疆的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民国时期的海疆问题,学术界的关注则较为分散。
近代边疆研究呈现新趋势
近代国际秩序的巨变,使中国传统理念模式下的边疆与国家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晚清以来的边疆问题与国家建设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关注近代边疆问题逐步成为学术界的普遍性认识。
跨学科的综合探讨及边疆研究的学科构建,将是近代边疆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边疆民族研究日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学科都表现出了对近代边疆问题研究的重视,跨学科综合探讨成为近代边疆研究的重要取向。例如,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边疆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2016年和2018年召开了两次“跨学科视野下的边疆民族研究暨中国边疆民族史学科建设”研讨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法学诸多学科的学者,都从各自学科视角对近代边疆研究进行了探讨。
边疆研究的学科构建引起了学术界广泛讨论,但并非短期所能解决,仍将持续深入。边疆研究的发展既有学术的内在理路,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近代学术体系发展过程中,专业化、学科化是其重要内容,民国时期以“边疆学”“边政学”为题的边疆研究,说明了边疆研究学科化发展路径的必然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各学科都展开了对边疆研究学科构建的讨论,突破了以往研究中仅限于历史学建构的弊端,而把学科构建的视野扩充到了政治学、法律学、民族学诸学科领域。2018年、2019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先后与烟台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合作主办的两届“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术讨论会”,就是边疆研究学科构建讨论日益丰富的表现。
对近代边疆研究关注不平衡的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在近代边疆问题中凸显的蒙古、西藏、新疆等区域,仍将继续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当然,在国家社科基金“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工程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综合项目”等系列项目的引导下,相关边疆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对边疆研究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各自区域的边疆史研究中取得了较大成果。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